第二十四章 李家集 (第2/2页)
也是赵氏心情舒畅,生之于心,发之于外,眉宇之间自然洋溢着一种女人家的小清新。她自嫁给了李三八后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穿的不说,连吃都吃不饱,一年倒有大半年吃糠咽菜。 如今不知道哪座祖坟冒了青烟,李三八出去了几个月,再回来一下就发达了。 为了犒赏自己的汉子,昨天晚上她特意洗白白,和李三八很是折腾了几回。 看着摆在身边的几斛粟米,再看看几大托盘的白花花的银两,她的内心充满了小女人家的满足。 虽然她并不理解李三八有了这么多银米,为什么还要搞什么种红薯,可是这个时代,身为妇道人家,却是不能违拗了自家男人的意思。 不但不能违拗,还得顺着来,讨得人家欢心,才不至于突然冒出来个小妖精把她给踩过去。 赵氏很在意这个,因而她挺起了胸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前面的人群里,生怕哪家的丫头飘上来眼神勾住她家的李三八。 围在前面的那些人有些是李家集的人,也有些从别处闻讯赶来的,远处陆陆续续还有人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 她并没看到假想中那样的女人,人群中是有女人,可她们的目光都放在银子和粟米上,倒是有些个男人贼兮兮的目光在她的胸脯和银子之间游移不定。 赵氏暗自啐了一声,慌忙低下了头,脸上烫了似的发红。 可就在方才短暂的几瞥之间,她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十多名和李三八一起回来的汉子也在人群中。 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可是他们明明已经走了,就连李三八去县里买米也是现找的人手。现在他们怎么又跑了回来,又是一副仿佛和李三八不曾相识的样子。 越想越感到不对劲,赵氏赶忙拉了拉李三八的袖子,向人群中努努嘴。 李三八朝那里望了一眼,立刻一甩袖子,狠狠地瞪了赵氏一眼。 人群中,罗刚正吊儿郎当地混在其中,除了那十几名露过面的弟兄,还有三十多人散在四处,貌似不经意地留意着四处的动静。他们全都换下了军服,扮成了普通百姓的模样。
召集人手种红薯,这是罗刚的一项重大动作,为防意外发生,他亲自过来压阵。 除了他们这些人,同来的还有冯林,他此刻正带着四名兄弟站在李三八的身后。 他到这儿来一是辅助李三八,另一方面,这次行动所需粮米数额很大,帐目得由他亲自掌管。 近中午时分,罗刚见四周已聚集了五六百人,便暗中示意李三八可以开始了。 李三八看到罗刚的信号,稳定了一下心神,未曾说话先团团作了一个揖。 “各位父老乡亲,如今石楼山和石猴山的贼寇已经剿灭,这对咱们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县太老爷也出了告示,让咱们该种地的种地,该养牛的养牛。我李三八就是一种地的,不管世道怎么样,总得穿衣吃饭啊。那么多地荒着也不是个事儿,我一个人也侍弄不过来。今个儿,在场的各位有愿意过来帮衬的,就上来报上名号。活计嘛,肯定要劳累些,需要干什么,我会随时知会。酬劳上,要米可以,要银钱也可以。要米的是一人一天二斤粟米,要银钱的,银子六分,制钱按私价七十二文。按现在的米价,粮米相当。工钱三天一结,要是长期干的,以后米价涨了,按米价给银。要是米价落了,按银价给米,大伙觉得怎么样?” 围在前面的几百号人听李三八说完,立刻纷纷议论起来。 在明朝,一斤是当时的十六两,折合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一斤相当于五百九十六点八克,二斤粟米接近后世的两斤四两。若一家有四、五口人,可以勉强度日。 用后世的眼光看起来,薪酬标准不高,但在这个时代,家里有米的都在少数,多数人家都是吃野菜度日。这还是靠近山区,山西的其他平原地带,连野菜都没有,饿死的人不在少数,人rou相食的事也时有发生。 可以说,李三八开出的条件太优厚了,优厚到有些人甚至不太敢相信,因而大多数百姓都有些犹豫不决。 乱哄哄的议论声中,有三个人率先上前报名。 这三个人一个叫李有田,一个叫张长顺,一个叫李永发,三人都是从石楼山下来的,李家集的这几个人都被罗刚派了下来。 李三八身侧设有一案牍,一人、一笔、一册,名姓、住址、人口,各项逐一记录在案。 三个人的行动引发了连锁反应,陆续有人走到了案前。 在冯林等人维持下,还算较有秩序。 李三八的婆娘赵氏看看冯林这帮人,再看看前面踊跃的人群。 按大户人家来说,冯林等人干的事如同管家,报名干活的相当于短工。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她努力回忆着大户人家夫人的样子,尽量学得端庄一些,脸含微笑缓缓扫视着人群。 突然之间,她的脸色大变,惊骇莫名地掩住小嘴,竟说不出话来。 “不好,有人偷银子。” 也恰在此时,随着一道喊声,案牍前的人群突然乱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