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6章 研发基地 (第1/2页)
这个电解铜厂的生产设备很多都是80、90年代留下来的,像什么分离器,吊机,挂板机之类的机械,上面的铭牌甚至都有80年代的。 但是,却不要小瞧了这些机械,这些机器年代很旧但是机器却不旧,都被拾掇的干干净净,很多还刷上了新漆。而且,这不是那种为了面子而做的面子工程,而是货真价实的爱护这些机械。 很多的机器上都有修补焊接的痕迹,在很多正规的机械边角,甚至会焊接上一些更适应生产而加装的功能焊件。 李老说的没错,这个厂子的确有种老一代工人白手起家的意思,很多的机械都经过相当大胆的改进,尽管因为技术和资金的局限,这些改进并没有达到最大效果,但是却多少能够增加生产效率。 厂里陪同的人,正是厂长李汉民,他不好意思的指着那几个焊接的地方说道:“这个东西架在这里,就能让漏液基本消失,能够增加效率。”又指着另一处道:“那个东西别看破,放在那里,能节能不少……” 李汉民是个57、8的汉子,头发有点花白,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有点技术人员的架势。但是看起来一点也不文绉绉的,双手结满了茧。据他说,他是脱产的,手上的茧多数都是做研究,改造的时候留下的。 钱多多对这个人的印象不错,当个企业家,商人什么的,不适合不适合就是盘白菜。他更像是个研究人员,工程师技术员之类的职业才更适合他。 看完了厂房机械之后,钱多多的主意就打定了,接着又和这个李汉民交谈一番,主要是对厂里人员的技术水平的。 李汉民拍着胸脯保证,道:“技术上没的说,都是老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而且,其中还有几个子弟工,都是上过专门的学校的,本来别的厂子都是抢着要的,他们念旧才回来的。” 钱多多自然不会就此相信他的一番说辞,说道:“这样吧,李厂长,你将这些工人集中起来,做一个业务考试。” 李汉民有点苦了脸,道:“技术上是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让他们专门的上考场拿笔杆子,那他们就懵了啊。” 钱多多道:“那就不上考场,咱们就在电解车间考,实际生产进行考察。” 这下李汉民就同意了。 几天后,简单的考试就结束了。 李汉民真的没有说错,这里的工人的确相当好,许多的工人都是有生产思维的,除了按按钮之外,对于生产相关业务的确是很熟的。李老在外雇的几个工程师也对这些工人赞不绝口,说这些工人要是拿到别的工厂去,怎么也算是业务骨干了。 李汉民听了很高兴,但是引来了钱多多鄙视,你也就是当当技术人员的料,当商人根本不合格。 这个李汉民对于职工是非常好的,对于技术工人,工程师之类的尤其是如此。工厂这些年产生的利润,很大部分都是给职工增加工资了,工厂的职工工资能够匹敌国营大厂,技术人员的工资更是高于国营厂技术人员。 所以,这个厂子的技术人员的储备才这么高,人员也不曾流走。李汉民明白技术的重要性,技术人员是留住了,但是连电解厂技术升级的资金都给用光就有点过了。当然,实际上李汉民对于商业规律是完全不理解的,什么是企业再发展基金估计都不知道。 一番考察就算是结束了,厂址,设备,钱多多觉得无所谓。但是这个电解厂的运营资质和厂里的技术员工对于钱多多可算是捡到宝了,自然不能放弃。 李汉民的一应条件统统满足,厂里职工全部接收。厂子总共的价格是6000万华夏币,这些钱一分钱也没有落到李汉民手里,一部分补交了职工的各种保险,另一部分干脆是用来还债。李汉民的商业头脑很可能是负的,忙了十几年,什么也没有捞到。 钱多多还提了一个要求,李汉民必须脱离厂长的职务,转任技术主管。这人的商业头脑不行,安心的做技术工人去吧。 李汉民脱离厂长职务,自然是应有之事,不然怎么算是卖出厂子。但是转任了技术主管,却更让这个老厂长大为高兴,直说自己不是做厂长的料,还是搞技术舒服。 ************* 电解铜厂收购完毕,剩下的转让手续,人员薪酬,恢复生产等相关问题,自然有李老负责。 钱多多的打算是先让电解铜厂先生产着,这样就能够让自己在深蓝港里存着的电解铜尽快洗白,卖出资金后才能够改造升级电解厂。 钱多多则带着李汉民和数个挑选出的科研骨干返回了秦省长安,带他们前往了正在兴建中的‘重金属集团’的总部。 重金属集团的总部大楼目前还没有,只有一个简单的租赁的办公区。在长安开发区的规划地皮上,优先建设的是重金属集团的金属研发基地。两栋独立的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