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生人_第三十五章 亡国之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亡国之论 (第1/2页)

    起点的审核真要命,尤其是写近代史的,说不准在哪就挨一下,还请大家多多担待。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青松翠柏掩映的小园中,二十余位学子散坐在草坪上,在洗手钵的咄咄声中,聚精会神地听着席位中间那人的讲授。

    此人二十出头,正是英姿勃发的年纪,风度翩翩、气势凛凛,虽然面貌儒雅,但却隐隐透着江湖豪气。此刻正用温和而又坚定的声音,为学子们细细讲授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一篇。

    他年纪虽轻,但学识不凡,许多见解不但书中难见,就是当世的诸多大师文豪,也不敢轻易言说,因此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此人的讲授固然认真细致,但却似乎一直有些忿忿不平,时不时地瞥向角落的位置,眼神颇为埋怨。

    小园的角落里,羽东来叼着根草茎,笑眯眯地看着正在讲课的徐树铮一副受窘的模样,心中乐开了花。

    虽然自打那天晚上,羽东来已经放下了前世和徐树铮的恩怨,但毕竟如今是黑暗人格主宰着他,心胸难免有些偏狭,当年的大仇可以不报,但在小处找点徐树铮的麻烦却无可无不可。

    于是在羽东来的巧舌如簧下,徐树铮也不知道怎么着,三绕两绕,本来是听课的他,就成了小学堂的代课老师,帮助羽东来讲授国学课程。

    如今的小学堂已经不同以往。

    粉墙上,羽东来亲笔书就的“稷下之学”四个大字气势恢廓。小园的东边,一栋崭新的四层楼宇即将建成,用作学堂的图书馆和教学场所。羽东来又通过哈里-摩尔出面,聘请了多位白人教师,讲授现代科学和西方文化。而除了这些正科老师,羽东来还请来了礼仪教师、舞蹈教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们从吹萨克斯管到马术表演的各方面爱好。

    然而其他科目的老师好找,唯独国学课程,因为唐人街里缺乏饱学宿儒,因此一直得由羽东来亲自授课,他正为这件事头疼,徐树铮就迈着优哉游哉的步子走进了这座位于喜东来酒楼后面的小园。

    徐树铮担任了居委会副主任一职后,一直着手训练干员,千头万绪,都要亲自处理。所谓万事开头难,等到徐树铮好容易理顺了关系,这才想起和羽东来相约的小学堂听讲之事,又因为早就听说喜东来酒楼后面的庭院“寒园”是唐人街里的风光胜景,因此交待了手中事务,信步来访。

    亲眼见识了“寒园”的精巧雅致,又试着听了几节“稷下之学”的课程。徐树铮再次感到羽东来的见识不凡。

    原本听到“稷下之学”的名字,徐树铮还暗笑羽东来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是听完了一天的课程,徐树铮却恍然发现,这间不大的学堂,既无名宿,又无大家,只是聊聊几位讲师外加二十余个无知孩童,但是在当今之世,如果说有哪家学府担得上“稷下”二字,还真就非这间小学堂莫属。

    “稷下之学”,之所以数千年来令人神往,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庞大、人才济济,而是因为它有着兼容并包,开放自信的精神!

    眼前的这间小学堂,虽然比一般的私塾大不了多少,但是里面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再怎么离经叛道,甚至只是些胡言乱语,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研究讨论。

    徐树铮秀才出身,打小也拜过不少的先生,上过不少学堂,但从来没有哪家学堂会像这里一样,所有的学生不需要任何督促,都在如饥似渴地研究着学问。按照羽东来的话说,这里没有人在被动地“听讲”,只有主动地“学习”。

    只不过听了一天的课程,徐树铮就毅然调整了居委会那边的工作,专门安排好时间,每天雷打不动地过来上课。

    尽管他已经二十出头,但是却没有人取笑他跟毛孩子们一起听讲。因为大伙基本上都习以为常。每逢学堂开讲的时候,酒楼里一半的伙计都会坐在学生们后面旁听。甚至在徐树铮之前,周万秀等几个年轻的主事早就搬着小板凳加入了学习队伍。

    如今,羽东来的“稷下之学”早已经名扬华埠。尽管因为之前宴会上的争执,让大部分人看羽东来都不怎么顺眼,但是对于他开办的学堂,却是有不少人感兴趣。聚云楼的方家兄弟、街市大王赵世勇等几个大商户都曾派人来看过。赵世勇为了讨好羽东来,甚至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学堂。为了方便前来听课的人,羽东来专门在院墙上又开了一扇门,华埠居民可以随意进出。

    这种开放式的办学方法别说大伙没见过,就连徐树铮也是闻所未闻,但是细细想来,却又觉得其中的确有些道理。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但凡是开放包容的,莫不是文化昌盛、国富民强。如秦汉唐宋,都城之内番人聚居成市,可谓万国来朝。而自明清以降,国界封闭,兴**,以****上国自居,终于日渐衰败,不可收拾。

    羽东来如此办学,就是要打破学堂的藩篱,让学子不仅仅知道圣贤书,更能明白社会民情,同时让居民随意旁听,甚至可以举手发言,也增加了思想的交流碰撞,让学问一道更加宽广。

    私下聊天的时候,徐树铮谈到此处,对羽东来也是愈发敬佩。而羽东来则只是哈哈大笑,东绕西绕一番,莫名其妙地就把徐树铮给绕了进去,替他代讲国学课程……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不为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