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回归梦_第十五章 诗意江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诗意江南 (第1/2页)

    199D咖啡馆就在无锡南长区步行街上。

    这是一座二层的小楼,青砖黛瓦白墙,给人质朴清新的感觉,是江南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李北进坐在二楼临运河的一张沙发桌边,沙发很软很柔和,人坐在上面,感觉像是坐在云彩上面。

    面前是一杯蓝山咖啡。

    蓝山咖啡拥有所有好咖啡的特点,不仅口味浓郁香醇,而且由于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仅有适度而完美的酸味。

    除此之外,优质新鲜的蓝山咖啡风味特别持久,就像饮酒人所说的那样回味无穷。

    加之蓝山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很低,还不到其它咖啡的一半,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所以李北进很喜欢。

    美国以经营咖啡与茶而闻名的皮特公司的总经理吉姆形容蓝山咖啡时说:“它的味道芳香、顺滑、醇厚,给我的感觉就像宝石一样珍贵。”

    因为蓝山咖啡的味道适度而完美,所以蓝山咖啡一般都以黑咖啡的形式饮用。

    “它的液体在阳光下是金黄色的,喝起来很顺畅”,咖啡书上说,“蓝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酸苦兼备且能让人享受之的咖啡,喝下去就明白了。”

    咖啡的香味和着轻柔地音乐,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

    音乐是“午后柠檬树下的阳光”。

    轻快的吉它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弹奏出舒缓人心的音乐,静静地听,享受着片刻的悠闲惬意。

    一刹那的时间,李北进有了一种想远行草原的冲动。

    从古色古香的雕花窗向外看去,看到的是古运河和古运河上的游船、河面上的古石桥。

    运河夹岸,是人怀抱粗的垂柳,垂柳之外,都是青砖黛瓦白墙的二三层的小楼。

    小雨密密地下着,打皱了本来平静的河面,更突显出河边水上偶尔一二朵盛开的小小的睡莲花的鲜艳。

    正是7月上旬,江南的梅雨天。

    今年的梅雨下得有点长,已经过了40来天了,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雨好象还没有一点要停住出梅的意思,偶而停住一会半会儿不下,但天也不放睛,还是阴阴的。然后就是又开始下起雨来。

    所以无锡本地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根据气象台数据,历史上无锡大多在芒种节气入梅,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16日前后,最早是1991年5月21日,最晚为1982年7月9日。

    根据新修订的梅雨监测业务规范,梅雨带被划分为江南型、长江中下游型、长江中游型和江淮型四个区域。

    这么多类型的出现也说明,各地区入梅时间并不是很一致。

    梅雨季节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

    一般说来,入梅指的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且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而出梅则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且不下雨,才代表着出梅。

    李北进对天气很关注,这源于他以前的农村生活经历,中国农业以前是看天吃饭的产业,不关注天气是不行的,天气不是一天的天气,还有要一周的。

    来无锡后,李北进就了解了很多无锡天气方面的知识。

    李北进对于梅雨也已经习惯了,来了无锡这么多年,不习惯也得习惯,人总之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生存和生活。

    一种地理气候环境,其实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在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

    在江南这地方,因为梅雨,就产生了很多与梅雨一样的美丽的诗文。

    面对河面的密密的梅雨,在咖啡的香味中,李北进就想起了以前上学时学过的关于梅雨的诗文。

    这其中印象深刻、最著名的就是贺铸的《青玉案》了。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象是能在水上飞。

    李北进想,作者一定个多情的哥儿。

    美人的行踪能用芳尘形容,也是个脑洞大开的人。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