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回归梦_第四十一章 太过沉重的钟山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太过沉重的钟山陵 (第1/3页)

    到了中山陵,恰好遇到一个四五人的小旅游团队,有一个导游举着个小旗子,李北进和北京男子就跟在他们的后面。

    导游小姐明显是南京本地人,淡定从容,款款秀步,温柔体贴,含蓄,瓜子脸,这是江南的山水气候风物长期养成的江南美女。

    果然一张嘴,就是江南的软语,很是动听。

    导游小姐说:“各位朋友,侬来到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又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导游小姐的声音通过系在腰间的小小的扬声器扩散出来,甜、柔、绵、醇、俏和丽。

    李北进认为,孙中山的伟大,最主要的就是打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旗帜。

    只有有一面有足够高度的大旗,才能导引一批批的英雄儿女,不惜抛却生命、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地走上一条为民族为百姓的伟大光辉的道路。

    北京男子也是听得的认真,不过这些都很平常,因为均教科书上就有。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自己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据说,早在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后来,他与胡汉民等人到现在陵墓所在地打猎休息,他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他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从根本上说,孙中山选陵,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北京男子说:“一个生前为了理想而奋斗,就是死了,也不忘自己的理想,还以身后之体激励后人,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呀。”

    李北进十分佩服孙中山,确实为他伟大的人格所折服,为他伟大的理想所激励,为他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所感动。

    “中山陵的建造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南京人对中山路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也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

    导游小姐那是非常地尽职尽责,讲解动听。

    这是李北进所见过的最好的导游之一。

    每天这样,应该也是很辛苦的,这也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的伟大。

    一个社会,如果能人尽其力,和平,富足,向上,这就是一个好社会,这应该也是孙中山先生的目标之一。

    沿陵园路前行,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也叫博爱坊,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

    导游小姐说:“请大家抬头,就你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

    北京男子对李北进说:“孙中山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他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他们跟着导游,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

    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肃穆,独具特色。

    为了体现孙中山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之感。

    墓道尽头是平台。

    根据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

    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

    在古代“铎”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

    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

    平台的后面是一座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

    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