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_第八十二章 扑朔迷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扑朔迷离 (第2/2页)

余,甚至超过了西京长安所在的京兆尹,仅次于治洛阳的河南尹。更因为中兴汉室的光武皇帝出身于南阳,其复国所依仗的‘云台二十八宿将’也多半出身此处,故而将宛城定位陪都,称之南都。

    由此可见宛城的陷落,无论是从实际上还是心理上,对汉庭刘氏的冲击是何等巨大,更成为了当朝天子刘宏在位期间的巨大污点。所以刘宏才会不顾河北大局,硬逼着从原本将前往河北平叛的大军中抽掉了大半南下颍川和南阳。

    也正是因为汉军这种分散兵力的做法,才间接的导致了汉军在河北的失败。自董卓大军在河北受到重创后,形式顿时急转直下,原本因为长社大捷而形势明朗的局面,再次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要知道河北一旦全境失陷,黄巾军就可以取得一块稳定的占领地,足以改朝称制,跨河和汉庭分庭抗拒。朝廷如今亡羊补牢,急调皇甫嵩部北上增援,到也为时尚晚,只可惜如此一来再次犯了临阵分兵的大忌,让南阳的汉军不再占据多少优势了。

    当然,这个主要是汉军的主将朱儁考虑的问题,赵瀚到不用cao过头的心思,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沿着澧河北岸策马奔驰了数十里,仍未见任何异常可疑之处,甚至黄巾军半个影子也没看见,想来是张曼成心知野战并非汉军的对手,所以只是将大军驻扎在各地的城池之中,以城墙为依托固守顽抗。

    这时忽然远处一片烟尘扬起,大股骑兵飞驰奔来,看装束也是汉军的模样,赵瀚便一挥手止住了队伍,按照惯例摆出了警戒阵势。

    对方见状便缓缓放慢了速度,表明并无敌意,又认出了领头之人是纪灵,赵瀚便纵马迎了上去。

    “大人。”纪灵拱了拱手,在马上行了个礼。虽然赵瀚不止一次说过不必对如此拘礼,可生性刻板的纪灵却仍然坚持如此,如此赵瀚倒也无可奈何,便随着他去了。

    赵瀚点了点头,笑道;“辛苦纪兄了,你在南岸可有什么发现?”

    今日的分工是赵瀚和纪灵各领一部,赵瀚在澧河北岸督促搭建桥梁,纪灵则轻兵前往澧河南岸侦查敌情,故而赵瀚才会有此一问。

    纪灵言道;“只是抓到几个黄巾军的逃卒,并未见到黄巾军的主力,想来都是躲在城中了,我部人少,也不敢太过靠近城池。”

    “逃卒。”赵瀚一怔,顺着纪灵所指望去,只见数名汉军骑士马后都五花大绑着几名黄巾军装束的男子,口中也被塞的严严实实的,想来就是纪灵抓到的俘虏。那几名俘虏见赵瀚目光望来,忙昂起头呜呜直叫,想来是想要求赵瀚饶命,被马上的骑士抽了几鞭子才老实了下来。

    黄巾军中出现了逃卒,这倒是个有趣的消息。

    “可曾问出什么?”赵瀚又问道。

    纪灵上前些距离,压低声音说道;“已经拷问了一番,他们是邓县中的黄巾军。说是军中缺粮,他们的将军让他们出城来寻粮觅食,他们因没找到粮食,怕回去受责罚所以就打算逃跑。也算他们倒霉,正好被我们撞见捉了来。”

    黄巾军缺粮了!

    赵瀚眼皮一跳,面上却不露声色。这倒对汉军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不过想想倒也正常,如今已经过了春耕季节,而黄巾军不事生产,只是一味的靠劫掠官仓和富户大族为食。南阳大族甚多,黄巾军起初自然不用担心粮草的来源,可如今大族逃的逃、空的空,黄巾军的规模却越来越大,时间一久于是粮草出现倒也在情理之中。

    赵瀚看了一眼马背上犹在挣扎的俘虏,见他们并不见多么瘦弱,想必黄巾军中也只是余粮不多,到不至于缺粮断粮。想了想便不露声色的望向纪灵道;“让兄弟们嘴都把严实些,暂时先不要走漏消息,待会去禀报了将军再由他定夺。”

    “诺。”纪灵点头领命。

    赵瀚看了几眼那几个俘虏,却留神到一人却有些特别,其他人走不安分的动来动去,唯有他倒是安静得很,一直低着头老老实实的趴在马背上,一双眼睛却不安分的东撇西望。正好迎着赵瀚望来,眼神有些慌乱的移开。

    赵瀚心中起疑,便指着那人道:“先把他放下来,这家伙一直贼眉鼠眼看着我,定时心中有鬼。”

    “诺。”几名汉军领命上前,连拉带扯的将那人从马上拖下,拔去了口中的麻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