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_第八十二章 扑朔迷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扑朔迷离 (第1/2页)

    澧河上热闹非凡,数百名民夫青壮正赤裸着上身,分成十几队齐声吆喝着将一块块巨大的木桩拖入水中。又用数十名精通水性的民夫浸泡在水中固定好桥墩,一座浮桥的雏形就渐渐形成了。

    赵瀚在岸边细细的查看了许久,又亲自下水去试了试桥的牢固程度,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上岸,朝着身边正在忙绿的民夫高声喊道;“大伙加把劲,天黑前一定要完工,晚上我让人送头肥猪给兄弟们打打牙祭。”

    一听有rou吃,一众民夫皆欢呼,齐声喊道;“多谢校尉大人。”

    赵瀚哈哈一笑,又朝身边的司险说道;“此处你多留心些,今日务必完工。我奉将军之命还要回营复命,就先走了。”说完也不待司险回答,便调转马头带着一众亲兵离去。

    那名司险急忙躬身道;“赵校尉请慢走。”

    抬起头时一众人已经离远,看向赵瀚的背影不由有些感慨。心想这小子年纪轻轻的,也不知道是真有本事还是上头有什么人,居然这么年轻就坐上了射声校尉的位子,真让人羡慕呀,自己都年过四旬了,还只是个小小的司险,唉,这人比人,当真是气死人!

    司险是汉军中负责筑城架桥的军职,为大军出行时临时所置,多由地方上的官吏充任。论职仅于军中的曲侯相当,和赵瀚这个射声校尉的职位相差甚远,也难怪他会有如此感慨。

    至汉军南下进入南阳郡以来,一直都是稳扎稳打,和张曼成所部的黄巾军进行一城一地的逐个争夺。攻城之中步兵才是主角,而骑兵则变成了可有可无,所以找些日子来赵瀚做的更多的事情只是游击侦察,再加上在前方铺路架桥的开道。

    赵瀚虽然只是一营校尉,可是却颇得朱儁的欣赏,被委任为先锋,所部骑卒先行以刺探军情,若遇河道山泽则督促司险领民夫假设桥梁,以供大军通行。说白了也就是开山开路、侦探军情的行当,辛苦确实辛苦。

    自皇甫嵩分兵北上后,赵瀚作为朱儁的旧部自然继续留在了颍川,随着朱儁南下征讨南阳黄巾。随着赵瀚被封赏为射声校尉,同样有功的纪灵和黄忠也跟着水转船高,一个迁为射声营行军司马,一个则进为江夏郡尉。

    按照东汉的管制,地方郡县本是不设掌武事的‘尉’的一职,而是由郡守和县令县长监掌武事。可如今逆贼四起,多为文人士子出身的郡守和县令大多不通武事,给平叛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所以朝廷便在匪患严重的各郡县重设‘尉’一职,以军中武将充之,以利于守土平叛。黄忠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被委任为江夏郡尉,令他立刻前往江夏赴任,保城靖土。

    这些日子来赵瀚和黄忠倒是混的很熟,两人虽然年龄相差颇大,却也是惺惺相惜。黄忠对赵瀚的胆识和见识倾佩不已,赵瀚则为他的箭术和武艺所服,两人历经了生死之事,到成了忘年之交。赵瀚更是从他那学了不少箭法的要义,虽然还比不过黄忠的精湛箭术,却也相差不多远,俨然是军中好手。

    所以黄忠的辞别,到比和曹cao的告别让赵瀚更加舍不得,觉得少了一个几位得力的助手。但也知道这是朝廷的旨意,他一个小小的射声校尉自然无法改变,便也是能和黄忠把酒告别,期望着以后能再次相见。

    不过好在纪灵仍然在他麾下效命,倒也不至于同时失去了左膀右臂。

    如今已入五月,南方已经进入雨季时分,地处南北交接的南阳地界空气中的湿气也愈加浓重起来了,一连数日都是阴雨连绵。

    和一马平川的豫州中原之地不同,进入南阳地界后河流也渐渐密集了起来,每行个几十里就要修路架桥,一个月下来,仗到是没打几场,赵瀚这开路先锋倒成工兵专家了,每日做的做多的事情就是监督铺路架桥。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朱儁大军南下以来,虽然进展缓慢却也渐渐在南阳郡站住了脚,随着各地相继增援而来的兵勇到来,汉军实力也渐渐强大了起来,相继攻下了南阳北部博望等八县,三万多大军渐渐逼近了南都宛城。同时南面的南阳郡守秦颉也收拢残军,与荆州其他郡县北上增援的各部回合,得军二万余,在南阳郡的南部站稳了脚跟。虽较朱儁部杂乱了许多,却也是一只生力军,迫使张曼成不得不分兵南防,无法全力与朱儁部交战厮杀。

    南阳郡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任何郡国,虽规格为荆州一郡,却领县三十七,户五十多万户,较寻常的郡国二倍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