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代慈禧_第五十三节 金殿对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节 金殿对策 (第2/2页)

让江苏巡抚丁日昌暂时署理。谁知谕旨刚刚发出,又接到丁日昌要求辞官养病的折子,这真是左支右拙啊。

    除此之外,徐桐流放去的新疆,地方也不平靖,又是阿古柏,又是老毛子,闹得不亦乐乎。只因为天遥路远,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将来如何是个了局,不得不筹划一番。

    事情真多,就连前次升左宗棠做东南水师元帅,也和军机五人颇有一番争议,军机们问自己:同是汉人,同是湖南人,为何厚此薄彼,刚裁了曾国藩的兵权,又送给左宗棠?

    这个问题实在太容易回答了,更说明这些军机们没有在用心办事。曾国藩善结人心,手中一有兵权,就容易生变;左宗棠只知做事,听说还脾气大,经常得罪人,因此无须多虑。此外,左宗棠更是感恩知遇之人,自林则徐慧眼识他之后,他心中便只有林则徐。大清朝哪里不能当官?就是当了闽浙总督,又哪里不能造船?浙江沿海离上海近,采买洋货也方便,为什么他偏偏选在马尾这荒凉之地?这都因为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所以左宗棠总在那里盘恒不走。

    入秋的天气,拂晓之时,白霜过后,颇有凉意,七十六名考生,排着长队,鱼贯通过了太和桥。汉白玉的台阶如此细腻滑嫩,经过时,就好象自己没有一步步地走,而是鞋子自身滑过了它们,瞬间就要到保和殿门口了。

    天色渐渐地亮了,天空蓝得澄透,叫人一见,便没来由地欢喜。当然,走在殿试路上的这群已经过了三场的考生们,完全有欢喜的理由。到此时,他们总算等到了金殿面试,过后就是金榜题名,都将获得进身之阶,因为自从宋仁宗时,有一名通过会试,却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了西夏,令宋仁宗觉得很没面子,以后殿试就没有落榜之说,而只是重新考试并排定名次。说起来,真应该好好谢谢那位敢于投敌的考生啊。

    那些曾经在夜晚的寂静中,听过无数遍八音盒曲子,想象过无数遍皇上的音容相貌,和自己殿试时应该如何对答的考生,当然就更好比掌握了秘密武器,渴盼着得到皇上的欣赏。

    众考生站定后,才发现有人比他们到得更早,那是军机五大臣,和主持考试的礼部官员们。

    “众考生领中膳用饼--”一个又尖又脆,拖长的声音叫道,这就是太监了,原来声音果然象女人。

    考生们排着队上前领饼,有的人胆子大,还抬头张望声音的来处,远远一瞧,从外貌上倒不见有什么异样。

    “不要东张西望,小心惹恼了公公们。”有个声音低声提醒道,原来是就在近旁的礼部官员。

    众人急忙收回视线,低头领了皇家的膳饼,然后重新列队。

    这时侯,鼓乐声响了起来,殿前出现了两排宫女和太监,过了一会,出现了两顶黄色的华盖,皇帝和太后驾到了。刚想好好瞧瞧那华盖,准备回家后向家人描述一番,只听得“皇上驾到--”的一声长呼,紧接着自己被人轻轻一推,已经跪下了。

    偷偷地瞧去,只见几十双的红鞋绿鞋皂青鞋,从铺着的红毯边走过,然后是红毯之上,两顶黄色的华丽座轿从眼前经过,轻轻地停在了保和殿的玉阶之下。轿内两人走出,一个脚步轻快,另一个稍觉柔和。

    “众卿平身!”皇帝的声音既年轻,又老成;年轻的声音,老成的声调,因为这句话皇帝从六岁说起,所以已经无比熟练了。

    皇帝和太后的宝座就设在保和殿前的台阶上,头顶上覆着华盖,皇帝在左而太后在右。黄色龙袍裹着的皇帝还是少年模样,高颧凸额,稍有些清瘦;太后也如此年轻,容长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慢慢扫过来的黑亮双眼;太后的身后,站着五六位宫女,容貌美好,身姿曼妙;身侧另外站了一位女子,穿着气度都和宫女更加不同,想来这就是太后新设的昭妤了。

    有女人参加的殿试,前人恐怕没有参加过,总是自己才躬逢其盛,古今第一呀。

    皇家专用的特意裱糊过的答题宣纸,很是讲究,考生们领取之后,各自入座。

    考官们过来发试卷了,试题准备之后,呈到宫中,今天凌晨才又发给了礼部官员,如今尚未拆封。考生们接题在手,当然迫不及待,但拆开之后,就一个个呆若木鸡了,因为头一道试题,赫然就是:

    “我大清朝皇帝载淳,前次亲自督造兵船与洋人比试,前虽一路领先,然因木船不如铁船不惧碰撞,惜败于洋船。皇帝知耻后勇,自请出洋钻研造船,使将来之大清水师,能与洋人各国相与周旋。因兹事重大,现交尔等议论,务必各抒己见,详述利弊,以供朝廷采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