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 嫦娥舞月 (第2/2页)
嫦娥奔月”灯,不,应该叫作“嫦娥舞月”灯才贴切。 还有那细洋布,摸上去比土布也细腻得多,难得的是花样如此鲜艳多变,给小姑娘做做衣裳,最合适不过。 太后的眼睛,又盯在那根改良烟枪上,真难以相信,竟是这么一件寻常东西,令本朝每年流失几百几千万两白银。罢了,鸦片的事情,还是之后另作考虑,此时倒要先好好翻阅这些殿试试卷。 照例金殿对策后,阅卷官挑选前面第一到十名的试卷交给皇帝和太后,之后由皇帝和太后召见考生对答,以便最终定出名次。然而,这一次太后特意传旨,要求翻阅全部八十五名考生的试卷,然后召见全部七十人,这是因为另有十五名,六名取自江南制造局和马尾造船厂,和九名参考洋货制造的考生,都没有来京殿试。 本来只挑选第一到十名,就是怕挑选太多,会让皇帝和太后过于劳累。既然太后有此命令,做臣子的只有叹服她不畏辛劳,当然就谈不上反对了。 出了那道皇帝出洋的论述题,收回来七十六份支持皇帝出洋的试卷,考生们各自答得洋洋洒洒,观点一致,论据就大不相同了,奇谈怪论,层出不穷。 当日保和殿前,考生们接到试卷,先是惊诧莫名,继而兴奋异常,连皇帝都要出洋,更说明自己走这条路对了。从设立同文馆,推广洋油灯,设立洋状元等几件事情,朝廷的态度无须揣摩,也能判断,何况又是皇帝“自请出洋”?试题让人人“各抒己见,详述利弊”,自己正在考洋学状元,捧这只碗,吃这碗饭,当然只有赞成,难道还要自砸饭碗么?
所以既有人把这道试题当做给皇帝导游的机会,将凡是听说的各国古迹名胜,通通罗列出来,什么法国的“金子塔”,埃及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白金汉宫,德国的莱茵河,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以说明皇帝出洋一定此行不虚,收获多多。之前没有好好背诵,差点把两个塔给弄混了,亏得后来一想,埃及籍籍无名,英国法国最强悍,英国人有白金汉宫,法国人在我朝的天津也造了多座才刚被烧掉的教堂,显然有钱,所以“金子塔”应该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嘛,当然就在埃及。 以致连武则天读了这份试卷,对那些洋人的国家,也不免心生向往。 又有人说,大清皇帝出洋,何必亲自去造船?重要的是,应该仿照尧舜出巡,以德被天下,要让仍旧茹毛饮血未开化的洋人见识见识,真正有几千年皇帝传统的我朝皇帝到底是如何来当的,由敬生畏,帖然心服,自己造了船来敬奉;或者因为大清朝不造船,洋人从此也不造船,并将已造好的洋船毁掉,各自在自己的小国里安分守己地当寓公,从此不来我朝吵闹生事,那就天下太平也。 这令太后读得紧皱眉头,大为不快,听这口气,简直就是倭仁的嫡传弟子。如果不是殿试没有落榜的规矩,差点就想将他除名。如今虽然没有西夏,却还有个东洋,如果他也负气跑去投奔人家,也有点尴尬。“死罪难免,活罪难逃”,因此作为惩罚,在试卷上批了个“取第七十六名”,将他压底。 如此多的试卷,有的还言之无物,当然不免让人昏昏欲睡。翻到二十几名时,武则天忽然眼前一亮,这篇试卷,不仅通篇赞成皇帝出洋,而且说,皇帝应该如康熙和乾隆皇帝从前下江南那样,“微服私访”,才不会在本朝官员和洋人的接待官员的簇拥之中,只能走马观花,“殊失出洋之本意”。 最难得是‘微服私访’四个字,若是以皇帝的身份,自然不免受各种礼节束缚,对洋人的各种事情,就难以看得真切了。这又和郭侍讲讲过的,当年俄罗斯彼得大帝的所为,恰巧一样。彼得大帝悄悄带了二百五十多人,只不露出是皇帝身份,所以船厂,舰队,矿山,英国议会,无不去过,并且回到俄国之后,一一模仿实行,如今才得以和西方各国平起平坐。 皇帝什么时候回国施为,倒是不着急,总之照这么多天的郭侍讲所讲,到洋人的国家走一趟,人人都将满载而归,那就让皇帝去一趟也好。 “好文章,好文章。”太后因此激赏地赞道,“处处为皇帝着想,且知道一定要‘微服出巡’,这就是今年的状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