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索_第七章 寒食节(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寒食节(二) (第1/2页)

    唐末时期,藩镇割据,从朱温建立的后梁,到先朝太祖皇帝郭威建立的后周,短短五十载,中原政权连番更迭;又加上旁侧割据政权的林立,战事频繁,那烧杀抢掠、鸡鸣狗盗之事便不绝于耳,使得原本富庶的中原之地也渐渐匮乏起来。虽有前朝世宗皇帝的明治,到宋朝开国之初,东京面貌已有很大改观,但在民生根本上,依然十分贫弱。

    赵匡胤登基之后,便轻减徭役,赋税专收,又大兴水利,发展生产,实施了诸多匡扶社稷的政策,使宋初的经济迅速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单单几年时间的光景,这东京都城就已经成了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昌盛之地。

    如此,我被赵匡胤引着堪堪从马行街里绕出来,就有些头晕眼花,体力不支了。

    倒不是我身子差强人意,受不了这丁点儿的折腾,而是这东京之城,有三道城墙,分别是宫城、内城、和外城,城外还有条宽且阔的护城河。城内亦有四条河流——五丈河、金水河、汴河与蔡河由护城河联通着贯穿南北,那城池面积之大,非一日步行所能企及。我和赵匡胤逛的这个地方,也不过是内城里东面一条紧邻宫城的街道,要想徒步绕上这内城半圈,再从南面朱雀门出去外城踏个青,便实在有些痴人说梦。

    所幸我失忆之后喜静,也确实不怎么爱去那野花野草的地方和着一堆民众嬉戏玩闹,遂临时撒了个小谎,诓的赵匡胤与我随意在潘楼街上找了个瓦肆,正巧赶上前一个杂耍的艺人刚刚退场,众人皆鼓掌迎来一个白面玲珑的说书先生。

    那说书先生看上去不过弱冠之年,说出来的话虽透着股谄媚讨好,却是惊人的老道,也难怪他几句开场白,就引得台下众人几次高声赞好。

    我和赵匡胤去的时候,瓦内已经人满为患,那些个视线开阔的位子更是座无虚席。我本以为他不会将就,却没想着自己这厢刚打了退堂鼓,他那厢就找了个边角之地拉着我坐下来。

    跑腿的屁颠屁颠迎上来,我堪堪环视了一下四周,呵,听书听书,此地的确是个只听不能看的好地方。

    赵匡胤关照了跑腿下人几句,那人便撤下去了。不多时,又拎了一壶新茶和几盘瓜果放在了桌子上,才喜滋滋的接过赵匡胤付与他的茶钱,退下了。

    却说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也终于进入了正题。

    我竖起耳朵认真听了听,将将灌到喉咙里的一口茶,喷到了地上。

    赵匡胤淡笑着又倒了一杯茶,递到我面前:“怎的在宫里一副端庄淑娴的形容,出了趟宫,就全变了?”

    我干干接过他手里的茶,心说你倒是沉得住气,面上却不做声,任那说书小子的声音再次硬生生的传到我耳朵里:“话说我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对那亡蜀之妃花蕊夫人,一见生情。二人才是夏天见的面,冬天花蕊夫人就被册封成了萼贵妃,外人只道官家是个不近声色之人,却不知晓有个哪个男人见了花蕊那样的女子,能放得下情欲的。传闻花蕊夫人随着孟昶初时来朝觐见,一副我见犹怜柔情绰态的倾城之色,教赵匡胤看的一杯酒攥在手里半天都没了动静,而那花蕊夫人,面对圣颜,竟是不卑不吭,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即兴诗,便叫赵匡胤从此魂牵梦萦。”

    台下前排一个粗厚男声截道:“我偏的不信,官家圣明,怎可是个沉溺女色的昏君,你休得胡说。况且那花蕊夫人早前就被贬去宫城洗衣房内数月,官家若是对她有意,又何苦这样折磨她,定是她使得什么妖媚之术,惑乱宫廷。依我看,那亡国的女人,能在我大宋的朝堂上兴风作乱,以一个什么破烂铜镜的铸造纪年,就让官家令全朝臣子映雪读书,私下里断然是个厉害的狠角色。官家却多半是不知情的。”

    那粗声男子提到铜镜,我按着头皮堪堪想了一会儿,方才捋顺。原是赵匡胤有一日与萼贵妃调情画眉,无意中发现她那有些陈旧的铜镜后面竟刻着乾德四年几个大字。虽说我朝如今的纪年便是乾德四年,但以铜镜的铸造和成色来看,却是已经用了好些时日的,且那萼贵妃也自称镜子是她从蜀地带来,因此赵匡胤便在朝堂之上询问赵普与其他几位位高权重的宰相,却没有一人能答的上来,反倒是那不大受赵匡胤待见的陶谷最后道来,“乾德“二字乃是前蜀亡国之君的年号,赵匡胤闻言便有些动怒,当场斥道,“宰相须用读书人。”言下之意,除了重视朝中的文人分位,便是指责那赵普肚子里的墨水太少。须知当初选择年号的时候,赵匡胤一再叮嘱赵普不得袭用前人所用之名,却没料着千挑万选,却还是和别人重了,且还是和个亡国之君重的,动怒已算轻的,没杀人泄泄恨已经说明我们的当今圣上确确有着一颗菩萨心肠。但此事也不能这样作罢,于是就有了文武百官皆须读书提升自家文学素质的号令。

    但明里这样解释,暗里我却觉着,提升素质是一方面,赵匡胤本人就爱读书,让他的臣子多些见识,君臣共同进退,也不是件坏事。然更重要的,文人自不必说,脑袋里的知识越多,治国之道也便越明理;那些个武将,才真是赵匡胤的心头大患,如此,叫他们通过书本,懂得些君臣大义,忠孝仁义之类的道理,便对他这才坐了几年的皇帝宝座,不是那么觊觎。

    举凡哪个朝代历任的皇帝,没有一个不时刻担心着下面谋反或篡权的,赵匡胤也不例外。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几番思绪,朝着赵匡胤瞥了几眼,发现他茶喝的正香,把一个大肆宣扬自己情史的故事也听的意味正浓,那心底稍稍涌出来的些怕他动怒的不安,也一股脑儿的都缩了回去,于是面上一松,剥了个栗子,乐呵乐呵的听着那先生继续说道:“这位兄台,此言差矣。”

    那粗声男子大声道:“我怎的说错了?”

    我因看不到台上,而后一阵安静,便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待那说书先生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才料到,原是他嗤笑了那粗声男子一顿,显见他现在的声音里已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