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洗牌二 (第1/2页)
紫禁城内无秘密,至少主子们在所谓的奴才的那里。 宜妃的安排可谓严丝合缝。 首先是十一皇子病不重,明面上能看出来的就是虚弱,低烧。什么是低烧,这可不是后世有所谓的温度计知道人体正常体温37度,37.5度就是低烧。低烧只会是病人一种的感觉,而太医把脉也只能出现有热。也就是说十一阿哥得了一种会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 其次,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还需要什么治疗吗?需要大惊小怪让太医驻守吗?不需要。这时候满人对于有热的概念就是先静饿两顿败火。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自愈的疾病。自然没有什么太医频繁诊治。可是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上学,还是要上报。这当然很重要,因为这时候皇帝越疏忽,将来有问题皇帝的愧疚就越严重。 最后,则是一开始诊出十一阿哥疾病的太医,必须有理由不出席。那位太医是宜妃铁杆,常年负责九阿哥的身体。所以诊出问题之后,宜妃本能地让他连脉案都没有开,就说十一阿哥哭闹不给诊治。然后当天回程路上,就有一个满人泼皮冲撞太医的车,这个太医被跌出车,然后跌断腿。随后告假在家休养。 因为现在连大阿哥也没有分府,皇子们都住在紫禁城。所以也不存在自养太医什么的。而且太医院也分内教习和外教习。但不管哪一样,都是医疗世家们在把持,因为内外教习都是要推荐,然后才有资格可以考上来的。太医院是真正的医疗世家之间的事务。 而从十一阿哥奶嬷嬷死去开始,也不过两月时间,满清皇宫中其实没有平安脉这一说的,就是你有病就可以叫太医出诊,报备宫务记录。而十一阿哥素有体弱之称,所以没有什么精神,似乎也是正常的,加之之前的哭闹,有装病之嫌,宜妃就以这个孩子要好好板板性格的说法没有再叫太医来。 可事实上,十一阿哥这时候已经什么都吃不下了。吃进去什么都会吐出来,全身像蚂蚁在血液中涌动,加之已经没有什么力气,连哭闹也变得很困难。而康熙因为十一阿哥的这种无止境的纠缠,变得很不耐烦,还吩咐了要十一阿哥闭门思过,连上书房也不要去了。 宜妃之狠就在于此,今天康熙越冷漠,明天就越愧疚。当然宜妃也选好时机,在往阿哥所送过两次东西,然后让康熙斥责。 宫中的势力之间或许会有交叠,但是宫外和宫内的势力大多时候是不交叠的,这和皇帝的本身的威严有关。 不过十一阿哥有病这件事却是太子妃的姨妈说来的。 太子妃的姨妈,裕亲王福全的福晋西鲁特氏,虽然和裕亲王生了五个孩子,但是没有一个活下来,后来当然死心了,可是庶子她也不抱养,由着小妾养。 但是康熙看上太子妃,多少也有这一脉的女子连着几代都比较能生。尤其是生育时间都比较长,从年轻生到四十左右的比比皆是。 至于所谓的早夭问题,除了裕亲王家,其他还真的没有这个问题,康熙自己心里最清楚裕亲王后来的两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裕亲王夫妇两个现在也很难说是否心知肚明,但是两人最初孩子一个接一个死去的时候,内心的痛苦使得他们盯上了太医院。 裕亲王家养着一支队伍专门盯着各个太医家。这个是在裕亲王福晋直接在家吃斋念佛之后,福全去找他弟弟康熙要的权利。 他当时的说法也很简单:“我要盯着所有太医,我要知道咱们家的孩子要是死了,这里面究竟有没有他们的事情。” 皇帝当时不知道是出于愧疚还是自保。他的孩子活下来的也很少,在这之后很快皇后长到四岁的长子也突然死了。他同意了这个要求。 何况年轻的福全说这件事的时候,有一股自身不常见的血气。他一贯是个比较宽厚沉默的人,在那时却有皇帝同意不同意,他都要干的意思。大不了一条命罢了。让康熙难得地想起了父亲的兄弟襄亲王,只是襄亲王最后真的死去了。 老实说,福全的孩子生下来都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基本不具备抵抗疾病的能力,甚至说不具备抵抗太医的能力。因为他家的老四,比老五活得长,中间还烧过两次,没看太医自己好了。 但最后一次是腹泻,当然开始也没看太医,后来止不住叫了太医来,吃了三天药,还是夭折了。 而且裕亲王福晋生老五的时候难产,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