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生财之道 (第2/2页)
力很是弱小。 针对这些情况,江涛将后世的先进经营理念带入华兴银行。华兴银行实行存款免费,针对大量存款的客户实行有利息存款,定期存款利息稍高,活期存款利息稍低。同时,对外贷款降低利息,禁止放高利贷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一来,士绅官商老百姓们都来了精神。以前把钱存到钱庄,还得自己倒贴钱进去,如今不但免费,多存的客户竟然还有利息可以拿,这天大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这其中商人最是心动,走南闯北,带着大量的现银哪有那么保险,难保有人见财起意,虽然现在山中的土匪被大幅度清剿,难保没有漏网之鱼,而雇佣镖局又要花费大量的银两,而存在银行中不仅安全,还有利息,何乐而不为? 不过他们心中也有些疑问,他们对皇权的畏惧不是短时间就能忘却的,就怕朝廷到时吞了这笔银子,那就没地方哭了,毕竟银行是新生事物,他们怎敢轻易相信。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人就都喜欢攒钱。上至皇帝,中到文武百官,下至老百姓,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余的钱就攒起来,藏着家中,从不错花一分钱,连地主老财都很节约,或为了下一代,或为了娶媳妇,或为了买棺材…… 总之,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明的货币超过一大半的钱财无法流通,都被百姓藏在家中。流通的货币少了这么多,朝廷自然就要增加货币的铸造以满足市场流通使用。和平年代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到了灾荒战乱之年,老百姓们便会把钱拿出来置购物品,这就使得货币流通突然增多,反而使得货币贬值,闹得国朝上下一片混乱。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判断和预防,但是江涛拥有后世的经验,那就是用银行来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这在后世被称为宏观调控,或者国家干预货币工程。 一时间,国朝上下,对于银元、存款和华兴银行的事情津津乐道。 不过短时间内,竟无大额存款,对于此事江涛很是不理解,找到程章一问,才知道原因。 “慢慢来,事实胜于雄辩。”江涛看程章一副担忧的摸样,安慰道。 “现在存款的主要是官员和将士,不少老百姓上午存进去一分铜元,下午就取出来,就是看看有没有扣他们的钱,证实一下朝廷有没有骗他们,真是气人,朝廷怎会在乎那一分铜元。”程章不忿的道。 “信用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三叔,你看着吧,存款量一定会增加的。”江涛胸有成竹的道。 “王爷现在还好,若是所有的商贾都来存钱,王爷想要维持住信用,就得支付给他们利息,那可就遭了。就拿几亿两白银来算,每年的利息可是不少啊!”程章反而更加担忧。 “没关系!”江涛轻松的笑了笑,说道:“如今华兴银行最高的年利率才百分之一,就算十亿银元来算,一年也才一千万银元,更何况其中的小额存款是没有利息的,这其中的小额存款绝对超过一半,咱们一是可以用这笔资金发展工业,赚的钱绝对不止一千万银元,再有多余的开始向外发放贷款,朝廷低息贷款,想必老百姓会接受的,这样赚来的利息肯定不少,一部分支付给存款者,剩下的作为银行员工的薪饷,再剩下的直接上缴国库!” “王爷英明!”程章叹了一声,拱手说道:“只是对外贷款恐怕并不安全,一来贷款人短时间未必能够还上,二来一旦出现不良贷款,恐银行会亏空财政!” 江涛想想也是,后世的不良贷款多了去,况且在这个时代里,携款私逃,躲入深山隐姓埋名,到哪里去找? 嗯,必须谨慎。 江涛点了点头,直接笑道:“贷款者必须拥有超过贷款额的抵押品和担保人,呵呵,还可以借钱给本王,本王总不会跑了吧。” 程章顿时呆了,看来王爷开设银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借钱,看起来是左手倒蹬到右手一样,但是细想之后才能发现其中暗藏着大道理。 “嗯,鼓励有余钱的老百姓开办工厂,朝廷将给予政策照顾,银行贷款给他们应该能收回本利。银行还可以投资,比如银行入股某家工厂作坊,得到的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和利息,这不就不怕存款多了。” 程章还没回味过来,江涛又接着道:“接下来北方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朝廷可以开个头,轻工业就交给商人,重工业可以搞成国家控股有限公司,比方说国家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余的股份卖给商人,要利益均沾,咱们不能老吃独食,这样北方才能大定。” “属下这就去安排。”程章知道江涛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各豪强就没钱使坏,还用利益稳住了他们,而且能发展北方的工业,真是一石三鸟,心中更是佩服。 他有时真的想不明白,少当家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何他懂得如此之多,莫非真的神仙相助? ................ PS:给点力量吧,快1000收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