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原大战(二十六)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方孝玉进入洛阳城后,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开始的时候,军团中有些人颇为不安,但三天过去了,方孝玉没有撤换一个将官,也没有拿谁治罪,于是军团中人心渐渐安定,非议之声消失了。 这三天中,方孝玉并没有呆在知府衙门,而是将军团中的各个团都走了一遍,了解各团的情况,对官兵嘘寒问暖,走到那吃到那,与下层官兵一起吃饭,在训练和巡逻之余,一起唠家常。 不久之后,五个军团中最年轻的主帅终于得到第四军团大部分官兵的认可,有的官兵悄悄在背地里将方孝玉称为我的“小方”。方孝玉知道此事后,也不以为意,并不禁止,而是允许低级官兵如此称呼他,但是对于高级将官,则越来越严厉起来,尤其是那些擅离职守的,则严惩不贷。 这段时间里,清军非常安静,派出去探子也赶了回来,不过损失很大,几乎派出十个探子,只能回来三个,就已经算是最幸运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全军覆没,可见清军巡查的非常严密。 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还有锦衣卫安排在绿营中的暗桩传递出来的情报,如今孟津城内聚集了大约三万多人马,其中一万是八旗骑兵,另外两万则是河北绿营兵。小皇帝康熙确实就在孟津城中,身边跟随了很多清廷中的大将和高参。 比如号称北域才高八斗的范承谟就跟在康熙左右,充当小康熙的参谋,除他之外,还有周培公、百祥理等汉臣。 武将则有四王八贝勒,分别是敬亲王兰布、安亲王岳乐、温郡王猛峨、庄亲王博果铎;八个贝勒也全是清廷宗亲,都是能征善战之人,此外还有十几个贝子,其中有几个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小王子。 另外还有数十员大将,清廷几乎是倾巢出动,除了二十几个满洲大将外,还有三十几个汉人将军和蒙古战将。 这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多隆了,去年徐州之战的时候,多隆顶替了穆里玛,但寸功未立,而且还兵退数百里,被明军压得抬不起头。 后来小康熙拨乱反正,将鳌拜一伙打倒,按理说作为有嫌疑是鳌拜同党的首辅遏必隆的儿子,多隆应该受到牵连才是,但是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多隆不但没受牵连,而且还恩宠如故,信任有加,此次小康熙亲领八旗主力南下,随行保护的就是多隆,如今他是御前侍卫统领大臣,统帅五千清廷御林军,负责护卫小皇帝。 偃师城外还有三万多清军,其中两万是满蒙骑兵,剩下的是绿营兵,由安亲王岳乐和庄亲王博果铎两人统帅,前些时候,曾经出兵进攻偃师,但铩羽而归,损失了五千多骑兵,从此安生了不少,不敢再主动出营挑战,只是谨守大营,监视偃师明军的动向。 这还只是洛阳附近的清军,就在洛阳西南六十里之外的宜阳县,还有三万清军,如今将宜阳县城团团围住,里边被困的就是河南巡抚和不到万人的明军,这部分清军都是绿营兵,由河北和山西绿营组成,统军将领是三个汉人总兵。 就在潼关,王辅臣回师之后,将刘体纯堵在潼关之内。本来刘体纯可以弃关西进,进入陕西,然后再想办法回转河南,但是刘体纯为了吸引王辅臣回援,并没有离开,所以才被王辅臣的陕军包围在潼关,几次突围都失败,最后只好困守关内。 王辅臣的陕军人马众多,有两万左右的骑兵,还有三万左右的步兵,不过步兵战力不行,倒是他的骑兵骁勇能战,但是面对潼关这座关隘,却是无用武之地。 将四个地方的清军加起来,如今在洛阳四周已经聚集了十五万清军,而明军却只有六万左右,形势对明军非常不利。 其实永历早就定好此战的方略,就是稳守洛阳及附近的府县,将清军拖在洛阳,等第二军团的十万人马北上河南,再与清军决战。 现在第二军团已经走到武昌,只要渡过长江,最快只要半个月,便可到达河南洛阳,到时候,明军和清军的总兵力相当,而且最让永历有信心的就是第二军团装备了大量的新式火器,如果他们赶到洛阳,兵力虽然相当,但是明军的战力将成倍的增长,清军虽有数万骑兵,但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本来第二军团可以赶来,但他们接到永历的旨意,在武昌停留了十来天,接收从南京运来的大批火器,这其中包括三十门新式大炮,两千支火枪,还有五千枚手榴弹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