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天子_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四夷(求月票支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四夷(求月票支持) (第1/2页)

    实在撑不住了,我去睡觉先。。。啊,北原我欠你债!)

    从未央宫宫门而进,不久,便到了清凉前。

    刘荣下得撵车,踏上温室前的台阶,却听那中隐约传来了天子与群臣的笑声,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儿臣拜见父皇!”进了温室,在宦官们‘太子驾到’的呼声中,刘荣对天子一拜道。

    此时群臣纷纷过来见礼,各自客了一遍,天子道:“太子平吧!”

    今天天子的气色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在过去三年来,最好的一天,他笑容满面的对左右道:“快给太子赐坐!”

    刘荣便在宦官的伺候下,坐到天子的侧下方,那里通常就是为储君准备的位子。

    “敢问父皇,唤儿臣前来,可有什么吩咐?”刘荣跪坐下来后,便开口问道。

    天子笑着回答:“张叔此次立了大功啊!”

    他高兴的扬着手中的一封帛书,带着些炫耀的味道说:“朕刚接到张叔发回长安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求内附!”

    天子说完,得意的大笑起来,他怎么能够不高兴?这外藩请求内附,这在大汉国历史上尚是头一遭,这说明了他这个皇帝肯定是仁德盖世,所以那夷狄在感化之下,心生仰慕,便主动归附。

    这比武功,更令天子激动,因这教化之功,历来便是华夏传统价值观念中重要的一环,所谓仁德,是考量一个皇帝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而既然东瓯人请求内附,那么毫无疑问。至少在史书上,史官会认为这是天子的教化之力,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篇章,而要教化他人,自己首先自然就肯定是一个仁德无双的君主了。

    刘荣听了,连忙恭喜道:“父皇,文成武德。使夷民感化,天下归心,儿臣拜服!”

    天子哈哈一笑,也不说话,显然却是对此极为受用。

    此时张羽也姗姗而来,坐入席中,天子见群臣到齐,便又将东瓯已经决定内附地事,说了一遍,然后装模做样的征询意见。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全无异议!”一众大臣自然是没有人会在这个事搞名堂,自讨无趣。

    于是,在经过这样一个程序之后,天子便在一封早就写好的诏书,加盖了玉玺,以在法律上批准东瓯内附,更当朝决定封东瓯王颖为东成侯,食邑一万户,更赏赐黄金一千金,布帛千匹。绸缎百匹,以做嘉奖。

    显然天子试图在树立一个榜样,以使南越与闽越知道此事。使他们学习东瓯的榜样来归大汉,为他的仁德与教化之名,添砖加瓦。

    另外,天子更封此行的功臣张欧为开陵侯,食邑一万户,以嘉奖他的功劳。

    其余归附者与有功之人。更是各有赏赐与加封。但。这些东西都还只是一个空头支票,最终要落实。还得等到东瓯人完全搬到大汉国来,才可算数。

    在这些程序之后,天子便与众大臣商议,该把东瓯内附之民安置到那里。

    显然,作为大汉国开国以来,第一个内附地国家,此事必须妥善处理,也好给后来者甜头,使他们争相学习。

    最终,治粟内史石庆的提议获得了通过,天子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在江淮平原,安置下这些内附之民,更令石庆作好发放种子,农具,耕牛以及住宅的准备,又令地方官员必须全力配合。

    而原本的汉民,若愿回故地,便送至故地,若愿留在江淮平原,那便留在江淮平原。

    而刘荣此时,却是又动了想要去洛阳坐镇,指挥安置东瓯之民的念头,但目前他不敢说,他只能走迂回路线,去走通窦太后的思想工作,再由窦太后出面。。。.子,他一年之内,两次出巡,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这念头,只起了一会儿,便被他自己熄灭了。

    只是心中,到底多有不甘。

    朝议一直开到了很晚,天子与众大臣各自商议了许久,这才散会。

    “太子留下来,其余诸卿先回吧!”天子看时候也不早了,便决定把剩下的议题,留到明去商量,只把刘荣留了下来。

    “太子跟朕来!”待得朝臣都散了,天子拉起刘荣的手走到了后之中。

    进了那后,刘荣便见一副巨大地地图,横挂在后宫墙之上,明亮的宫灯将之照的清清楚楚。

    “此乃少府最近制出的大汉疆域图!”天子对刘荣道:“以及四夷形势图!”

    刘荣走到那地图上,细细一看,却见在那个足足有三丈长一丈高的地图上,一个个城市点相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