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_(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 (第1/5页)

    1

    教授说,人人都在感叹人心不古,我们也跟着感叹,但倘若突然问及,怎样的人心不古,恐又少有人能说得请。

    我认为,所谓的人心不古,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感叹。难道“古”就是天堂吗?显然不是。这实在是个太大的话题,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追逐时髦而去惹这样的麻烦。

    那么,又该讲些什么呢?便是人人都有的探究欲吧,尽管在做这个决定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胜酒力的因为盛情地劝饮了过量的酒又赚了个不实在而无地自容时恰恰弄砸了酒杯虽没有醉却直想喊终没有喊出口反而连连道歉的人,但或许更能体现“别随便去信人”的企图。

    所谓的探究欲,就是一种探索追究的欲望,原是一个积极进取让人的认识得以发展提高的概念,倘若把其移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难界定了。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正在被广泛地移植,移植是人类的发明,也是人类独有的功能。

    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研究就定位在移植上,因为一旦实施了成功移植,探究欲也算是一种本能欲望吧,只不过这种欲望针对的是必须能够引起这种欲望的特定对象。

    譬如小孩子总想知道为什么别的孩子会比自己学习更好,老师总想知道差的学生为什么总跟不上等等,对象都是特定的。

    若非要追究原因,大概就是人对于别人的行为总不能象观看影视片那样一目了然,所以才会激发欲望。

    当然,我们的研究没有必要如此广泛深入,更多地定位于成人之间的相互探究才更符合话题的企图,如此的话,甚至可以称之为猜测。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种探究或猜测,只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原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却常常突破这样的界限,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话题,除了必须符合主题外,当然还有一个自己始终处于被探究的中心而总无暇去探究别人的原因。

    说是无暇探究,显然并不否定探究别人欲望的存在,逢有能够激发欲望的人和事,除非他不是人至少也是个不正常的人才不想去探究,正所谓“天下谁人不被议,天下谁人不议人”,只不过常常被事不关己的念头所左右往往不了了之。

    而处于被探究的中心,则终究是件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无论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能说明你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前面的讲述已有提及,从落榜回家开始到成为无能人的代表到喂死了牲口到娶村里第一美女为妻到考取民办教师到成为公家人直至现在,无论哪一个环节,我始终都在被村里人探究着。

    一个完整的探究通常要有目的、探究方式、探究结果和结果运用四个要件构成,最引人注目的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要数探究方式与探究结果的运用这两个要件,而目的与探究结果往往因为更多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不易把握。

    在这里,我们不妨以村里人对我的探究为例,对人普遍存在的探究欲的要件加以力争客观的描述。

    村里人对我的探究大致可分为考取民办教师或者准确地说到成为村里人所谓的公家人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或许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因,只是出于对一个与众不同人物的关注,两个阶段的探究虽有所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意的。

    这正是家乡人的可亲可敬之处——护犊子,即使别人对你的指责,无论对否,倘若被家乡人听到,必也要痛斥一番,若是严重一点儿,甚至会不计后果大打出手,无私地维护着你,或许就因为“远亲不如近邻”的庸俗情结,其实并没有跟你沾到一丁点儿的好处,或许只是为了一种与己无关的荣誉或自豪。

    前一阶段的目的只能是好奇,探究方式主要有观察、探听与从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听说,探究的结果只能是惋惜至瞧不起至愤怒至因嫉妒而发出的莫名其妙的感叹至预料中的惊奇羡慕,结果运用其实也算不得运用,不过是做自己消息灵通的证据或茶余饭后逗笑取乐解闷的佐料,没有因此而延伸的更多用意。

    后一阶段的目的则是羡慕,而方式则只剩下了探听与猜测,结果更简单便是无论如何都是比我们强的公家人,结果的运用已是与外村人谈话时的炫耀资本和教育孩子的榜样。

    很显然地,村里人的善意探究只停留在议人与被议的层次,尚属于人能够接受甚至令人兴奋的阶段。及至成了所谓的公家人,因为利害关系的加入,就完全不同了。

    探究欲无疑是一种最排斥利害关系的欲望,只要有利害关系的加入,其目的就会由好奇转化为一种恶毒的念头,不仅其他三个要件会随之变化,而且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逐渐成为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东西。

    关于这一点儿,我们不妨再关注一番这种变化的背景。

    这个背景前面的讲述已有详尽的讲述,我要着重讲的是由于强烈的出人头地的表现欲,我无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却也因此把自己推向了被探究的中心。

    对于我来说,这种被探究已经由令人兴奋而转向了令人生厌渐至浓重的反感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种探究的目的是提防人的阴暗的,如果说象村里人的那种目的只是好奇或羡慕的探究欲还算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话,那么这种目的探究欲完全可以说是扭曲的变态的甚至可以说成是一种恶毒的邪念。

    目的变化让结果和结果的运用变得更加简单,至于结果就是一些虚妄的猜测和意念,而结果的运用毫无疑问地则是把你压下去即使已进了泥潭还要再踩上一脚。

    譬如,前面已经讲过的,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的806班,原不过是我的运气好和我血汗的结晶,这样的成绩原该是值得骄傲的,但我从一开头就从同事尤其是王伟那不真实的笑中感受到了什么,却并没有因此而引起我的重视,尽管我经常要面对的是他冲向我的阴阴的笑和窃窃私语,倘逢我进来,就会嘎然而止,故作真诚却又无法掩饰虚伪,说一些“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

    果然就由于咱们前面所说过的他们的运作,我没能如愿地评上应该代表着真实水平的职称。

    如果说没能评上职称让我意识到了他们的探究原不是象村里人那种善意的探究值得令人兴奋的话,那么没能如愿转正就已明显让我感受到了被探究的压力,尽管这种压力成为我日后能够考取师范学院的最直接动力。

    由于当时曾引以为自豪的的事业心责任感的缘故,没能评上职称我还能认命尚且能忍,但能否成为公家人却是个任谁都梦寐以求的原则性问题。

    当时,我自觉还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我一遍又一遍无数遍地检测自己,都自觉是有贡献的。

    转正是干什么?不是象校长所说的是一种讲究贡献的鼓励吗?虽然我现在所带的仍是一个差班,但最大的贡献不是差班转好班吗?更何况自己的业绩是明摆着的嘛。

    越想越觉心理不平衡,就写了一封给县教育局的申诉信,到后来王伟偶尔从我的枕头底下发现这封信时,自又演绎出不少的故事与新闻,尽管这只是一封未及发出的信,因为这封信刚写好,关于我在806班中考中舞弊这样莫须有的告状信已先行被送到了县教育局,县教育局极其认真地调查虽没能取得实际效果,却早已炒得沸沸扬扬。待调查以莫须有的结论结束时,转正早已成了无可争议的现实。

    现在想起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确是费尽了苦心,煞费苦心的结果就是让莫须有的东西眼看着成为现实。

    我是无助的,所以就无可奈何,但要说无助,那一刻我是最无助的。

    这么说,并不等于完全否定排斥探究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