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论熊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第2/2页)
字后,便一直学习儒学知识,如今融合了后世的记忆后,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联系后世知识,吸取儒学中的精华,倒是略有所得,学习进度也比过去快了许多。 当然,有着后世超前的见闻,刘誉也不唯儒独尊。在学习儒家学说之余,刘誉时常也习读其他派别的学说,如法家,兵家等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融入自己的儒学见解之中。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刘誉平日里大半的精力还是放在学业上。当然,刘誉也并非全是自学,毕竟刘氏乃当地望族,为其寻个不错的老师还是挺容易的。刘誉的老师名叫姜佑,是彭城的一位大儒。姜佑于外名声不显,便是在彭城,也鲜有人知其名讳,但此人儒学功底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倒是有不少名门士子在其门下学习。 其中,有一少年姓刘名晔,表字子扬。乃是刘誉族弟,又都在姜佑门下学习,二人感情甚好。 刘晔年仅十一,比刘誉小一岁,却天生早慧,聪明非凡,好奇yin技巧,对稀奇古怪的东西很感兴趣。虽然他在学业上也很用功,但老师姜佑对其总有诟病,认为他不该浪费时间在这些东西上。毕竟,在姜佑看来,钻研这些东西总是小道,登不得台面。而刘晔又天生聪慧过人,学业上一点就通,姜佑一直觉得刘晔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对这个问题学生是又爱又恨。 对于这种爱发明爱创造的少年,刘誉倒是很欣赏。之前是因为羡慕刘晔能弄出那么多稀奇古怪却又有趣的小玩意,而现在,融合了后世的记忆之后,刘誉深知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这种发明家一向充满敬意。在私下交流中,刘誉也站在后世的经验上对刘晔的某些小发明提出超前的见解,让其受益不小。同时,刘誉也鼓励其发明创造,使二人的关系越加融洽。不过,如此一来,就让老夫子姜佑更加不满意了,毕竟刘誉和刘晔都是他门下极其优异的弟子,现在二人都跑去专研那些小东西,又怎能让他高兴。 说实话,对于刘晔,刘誉还是怀有私心的。在刘誉的印象中,三国时期曹cao麾下便有一名出色的谋士,名叫刘晔,善谋略,好奇yin技巧,曾制造出了当时有名的作战工具——发石车。汝南名士许劭善观人,称其为佐世之才。据刘誉估计,记忆里历史上的刘晔,多半便是自己现在的族弟刘晔。而在私下交流之中,刘誉也偷偷使用技能探测其属性,顿时便坚定了自己的猜想。 刘晔,统帅12,武力10,智力69,政治21,魅力64.目标成长性,高级。拥有技能制造,制造:对于工具制造拥有极高天赋,该技能可升级。 对于刘晔的属性,刘誉不禁咂舌。毕竟,刘誉自诩有些聪明才智,又加之前后拥有着三十多年的见识及经验,心态也已成熟。就这样,各方面属性也仅比刘晔这个十一岁的小少年稍微强上一点,甚至武力值还略逊一筹。如此一来,倒是对刘誉有些小小的打击,刚融合后世记忆的那点小得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毕竟,在刘誉的记忆里,刘晔无论是从名气还是从功绩看,跟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比都还是略逊一筹。而十一岁的刘晔属性都强成这样,那比之更强的诸葛孔明江东周郎又厉害成什么样?在这种刺激下,大大的激愤了刘誉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不敢小觑天下英杰。 现在,刘誉对于探测技能使用得越加顺手。而在这些天的探测中,技能也成功升级,每日可探测人数扩大到两名,同时探测的深度也增强了。在刘誉的探测中,倒是发现了一个问题,探测的数据虽然准确,但却并不完整。比如老夫子姜佑,智力高达75,儒学造诣也近乎登峰造极,按理讲,以老夫子这种程度的儒学水平绝不会籍籍无名。而在刘誉的详细探测下,发现老夫子拥有一个隐藏技能——儒术专精。儒术专精:极大增强儒术专研的天赋,同时降低其他所有天赋。 对于老夫子这个技能,刘誉直接无语,难怪平日里老夫子会隐隐给自己一种读书读傻了的感觉,原来是这个隐藏技能作怪。对于这个技能,刘誉也不能说其完全没用,但人毕竟要全面发展,倘若仅仅局限于一个小方面,那便不好了。譬如儒家学说,到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倘若仅仅只将其拘泥于书本之上,那对于这天下又有何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