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秦,各有独到之处,各国之间又交相纵横。在接下去的部分,我会先分国家讲述故事,在国家之间有交集的时候,尽量做到以一个国家为主线,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战国格局。

    战国烽烟起,群雄逐鹿忙,先声夺人者,唯我大魏王。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一个贤明的君主,深知国家发展,在于人才,他广招天下英才于麾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是魏国强大首功之人。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此人目光远大,才识广博,名声在外。但是轻富贵,傲王侯,喜欢过着超然洒脱的隐居生活,不是隐于深山老林种田打猎,不是隐于湖海沿岸打渔捕虾,而是隐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魏文侯听说段干木的大名,就想见上一面,请教治国之道,安邦之法,为了表示诚意,魏文侯亲自坐着车子去段干木家拜访,没想到段干木听到门口有车马声响,居然做出了一个翻墙的动作,逃之夭夭,魏文侯吃了个翻墙越户闭门羹,只好打道回府了。明君就是有明君风范,魏文侯一次拜访未遂,就接着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但是段干木依旧很执着,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就是不见。

    魏文侯有点没招了,可又心有不甘,就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哪怕是去宫口买点东西也要让车从段干木家门口绕上一圈,再回到宫门买上东西回家。每次路过段干木门口,还要贱兮兮的站立起来,扶着马车的车栏,伫立仰望,表示自己对端木干的敬意。

    这时间一长,车夫都有点不乐意了,大王,您喜欢这段巷子的风景啊,我没意见,多走点路,那也是应该的,但是您每次都在那个家伙门口站立行礼,也太有失身份了吧。再者来说,您这一趟趟的走,谁都知道您是什么意思了,他不肯见您,是他不识抬举,这样的人,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魏文侯摇了摇头,你是不知道,段干木先生不是一般人啊,他不趋炎附势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就是再多来行几次礼,也是应该的。

    车夫被魏文侯的真诚感动了,大王,您要是这么说,我给您出个主意,他家住的那么偏僻,房子又那么破旧,您每次乘坐华丽的马车过来,就算是来的次数再多,他也不会觉得被尊重的,您啊,不如下次走路过来,说不定他就见你了。

    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心贴心那,还是车夫了解端木干的心,魏文侯亲自走路到段干木家拜访,这回满满的诚意推开了段家的大门,段干木把魏文侯请进了院子,两个人坐着小木凳就唠上了。

    先生,我想让魏国富裕起来,您看该怎么做?

    哦,你只需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嗯,高明,那我想让魏国军事强大起来,您看该怎么办?

    哦,你只需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一番交谈下来,魏文侯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别说走着来,这趟就是爬着来,都值啊。

    先生啊,我想拜您为相国,辅佐我治理国家,您意下如何?

    大王太客气了,我实在对当官没兴趣,相国就免了,如果大王看得起我,以后有事情

    可以来找我商量,能帮上忙的,我尽量帮忙。

    就这样,魏文侯拜了段干木为师,经常去拜访请教。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魏国,扩散到了各个诸侯国,很多能人异士,不得志的高人,纷纷投奔魏国。

    这正是,魏文侯礼贤下士,不辞苦徒步而行,盼英才天下知晓,众贤人揽入囊中。

    这么一来二去啊,魏文侯招揽到了很多人才,李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李悝和端木干一样,同为孔子再传弟子,因为才干突出,被任命为相国。有那么一天,魏文侯找李悝谈话,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

    李悝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主公啊,您觉得这个世袭制度,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魏文侯早就想过,随口就答,世袭制是祖上传下来的,贵族的地位和俸禄,子子孙孙可以世代继承。可大多数贵族的后代,都是吃喝玩乐之辈,为国家不能立半寸之功,国家还要丰厚待遇养着他们,对国家确实是沉重负担啊。

    李悝看魏文侯上道了,接着说,主公说的太对了,世袭制度的害处很大,但是您只说出了一点。这些贵族后代,没有本事,还要占据职位,领取俸禄,给国家造成负担,只是一小方面。更严重的后果是,他们站着茅坑不拉屎,让有才之人不能上位,他们拿着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