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第2/2页)

该拿的俸禄,让有本事的人赚不到钱,这就是您这么求贤若渴,还是缺少人才的根本原因。

    魏文侯一拍脑门,哎呀,说的太对了,那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好办,两个字,改革。

    李悝就把自己胸中的改革方案,向魏文侯娓娓道来。

    第一,废除贵族的职位继承权和工资继承权,就算你老子当了再大的官,拿过再多的工资,你老子退休了,对不起,你想在宫里当官,要看你的本事,你想在国家领俸禄,对不起,要看你的贡献。要是你没有本事,不好意思,回家吃你老子去吧,国家不养你了。

    第二,现在已经继承祖宗职位拿工资的人,听好了,国家要进行考核了,有能力胜任现在工作的,继续留在岗位之上,工资照发。能力不够的,对不起,下岗。

    第三,从今往后,凡是有能力的人,不管你是贵族,还是给贵族看门放马的人,都可以来应聘,考察通过的,上岗就业,拿国家工资。

    魏文侯非常满意,一字不改,原文通过,昭告天下,即日生效。

    政治改革顺利通过,成效显著,李悝乘热打铁,提出了经济改革方案。李悝给魏文侯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魏国情况,一个五口之家,种一百亩地,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交税填肚子,就剩不下几粒米了。要是遇上个婚丧嫁娶,天灾人祸,国家摊派,就有家破人亡之灾了,老百姓过得不安生,绝对不是国家的福分。

    针对这些,应该做出如下措施。

    第一,国家出资兴修水利,发展试验田,改进耕作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第二,丰收之年,国家要按平价收购民间粮食,灾荒之年,国家要平价发售粮食,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平衡。

    如此一来,老百姓日子过的安稳了,国家的税收也得到了保障。

    魏文侯同样批准。

    政治改革成功,经济改革效果明显,精力旺盛的李悝开始着手编纂一部法典,要把这些改革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稳定下来。这也是改革家的矛盾之处,自己就是要革那些落后制度的命,却想把自己的制度千秋万代延续下去。

    李悝搜集整理了各国刑典,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一本集大成的封建法典《法经》诞生了,具体内容比较繁杂,这里就不详细解析了,反正是通过魏文侯授权,《法经》在魏国颁布实施。多年之后商鞅带着这部法典来到了秦国,以此为据制定了《秦律》,而后《汉律》又继承《秦律》,李悝之功,光耀千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前的事情是,魏国在李悝的改革下,很快就强大起来。

    俗话说得好,自己强不算强,找个对手来较量,魏文侯就想拿中山国来验证一下。上卿翟璜推荐了一个人,自己的门客乐羊,说此人文武全才,善于用兵打仗。有人反对,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官,父子分两国对立,恐乐羊念儿女私情,不能尽全力,而误魏国大事。

    听说有这么一回事,魏文侯有点犹豫了,就把乐羊叫于宫中,当面询问。

    乐羊陈述,臣之子确实在中山为官,之前也屡次送书信叫臣去中山效忠,我以为中山国君荒yin无道,叫犬子早早脱离中山,奈何犬子不听。今主公若允我带兵攻打中山,必当肝脑涂地,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魏文侯马上下令,乐羊兵发中山。

    再说乐羊,真是个将才,一路过关斩将,连下数城,就打到了中山的都城之下。中山国君大为惊慌,一面加紧防御,一面叫乐舒劝父亲罢手返魏。意料之中,乐羊大骂儿子,让他给中山国君带信,早日投降。

    乐羊几次攻城,都没有进展,料想城内民心还是向着中山,就有了围而不攻,等待时机,收买民心之意。恰逢乐舒送来消息,要父亲宽限几月,乐羊顺水推舟,就摆下阵势,对中山都城围而不攻。

    这一来二去就传到魏文侯耳朵里了,魏文侯心里有点没底,就找翟璜商量,你这个门客到底可靠不?会不会真的是念及父子之情,到时候再倒了戈,可就麻烦了。

    大王,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这么和你说吧,我相信乐羊胜过相信我自己。

    这么一说,魏文侯算是吃下定心丸了,不但不派人催乐羊攻城,还在魏国都城给乐羊修盖豪宅,那意思你老哥慢慢打,我在后面给你准备一个温暖的家。乐羊一看主公如此,去他大爷的,儿子不要了,加紧攻城。

    中山国君也急眼了,把乐舒杀掉,人头挂在城头之上,这下子激怒了乐羊,他对着儿子人头大骂,这就是你给昏君提鞋的下场啊。没有了牵绊的乐羊,一鼓作气就把都城攻了下来,平定了中山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