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韩国被灭,赵国面临危机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经过这次逐客令事件,秦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什么是天下?天下不单单是天下的土地,还有天下的民众,天下的思想和天下的民心。秦王决定,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用天下人的能力,来夺取天下。 从此秦王大开方便之门,广招天下人才入朝,秦国也如虎添翼,在战国七雄之中,占据了制高点。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要对其他六国,一一击破,按照李斯的计划,秦国先把炮口对准了韩国。 这韩国也实在是够悲催,本身实力弱不说,还挨着秦国这个虎狼一般的邻居,这就是天生挨揍的命啊。韩国虽然瘦小,可痩归瘦,那浑身也都是精rou,秦国想把它一口吞下,也没那么容易。 秦国几次进攻韩国,都被韩军击退,秦王一看,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让自己这么大费周折,还没有能拿到手,那统一天下的目标,何时才能实现啊!不行,我要转变一下策略。当然了,正面进攻还是要的,可在玩硬的同时,还是要玩软的,在玩阳的同时,还是要来阴的,没错,这些就是李斯的主张。 秦国一边正面进攻,一边在韩国内部培养亲秦势力,这有骨气的韩国人很多,那只想保自己荣华富贵的韩jianian也不少。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的代理太守腾,拿国家土地当礼物,把南阳郡献给了秦国。秦王很高兴,腾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被封为内史,而后秦王为了表示对腾突出贡献的赞扬,又派腾率军攻打韩国。 这对腾来说,简直就不是个任务,因为对韩国太熟悉了,腾就自己给自己当向导,很快拿下了韩国。公元前230年,韩王安被生擒活捉,韩国灭亡。 韩国,自三家分晋起,独立于战国硝烟之中,由于天时地利的缺陷,活的一直都比较窝囊,一直以来尽量的不去sao扰邻居,邻居打架,也是能躲就躲,不能躲的,也要权衡利弊,加入到稍强的那一方。站对了队伍,分胜利品的时候,也是尽量拿少拿差,要是站错了队伍,就更是灰头土脸了。 韩哀侯的时候,趁着邻居没顾上自己的机会,一个猛子,把低年级的郑国给拿下了,从此保证了领土的完整,也算是险中求了次富贵。 到韩昭侯时候,任用申不害变法,这才脱筋换骨,把自己打造了成了一个刺猬,虽然小,可也算有了自己的独门暗器,在众大国之中,站稳了脚跟。 要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吧,自己虽然从小rou球,变成了带刺的小rou球,可邻居,却已经进化成了虎豹豺狼,能熬到今天,韩国也实属不易了。 吃掉了韩国,秦国又把目光扫向了赵国。也是该着,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就大地震吧,伴随着大地震,还发生了大灾荒。秦国那肯放过这个机会啊,就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赵国,想趁着这个乱乎劲,一举拿下赵国。 赵国也只好硬着头皮迎战,他们派出了最强阵容,由名将李牧带兵抵抗秦军,司马尚为副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由于赵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整个国家的北面,也就是中原的北边境了,经常遭受到匈奴的袭击。为了保家卫国,李牧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抵抗匈奴的进攻,因为工作位置的特殊,再加上工作性质的特殊,李牧被授予了极大的机动权力。 这么说吧,李牧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自己手下的官吏,他想让谁干,谁就能干。李牧治下城市的租税,都不会上交国库,直接由李牧保管,作为军队的开支。但是您也别多想,李牧没有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全部花到了将士的身上,除了给士兵发很多军饷之外,他每天都会宰杀几头牛来犒劳兵士,还教士兵们射箭骑马,小心的看守烽火台,多侦查敌情 少动多看。 李牧制定了规章制度,如果发现匈奴入侵,大伙要第一时间收拢人马,退守营垒,哪个敢出去和敌人交战的,马上斩首。就这样,匈奴每次一来,前方就发动烽火报信,大伙就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