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韩国被灭,赵国面临危机 (第2/2页)
到城池之中,站在城上给匈奴阅兵,听任匈奴士兵辱骂。 就这么几年过去了,士兵们觉得有点窝囊了,每天就是cao练,吃好的,然后等人家来,自己关好门,看人家嚣张,听人家骂。匈奴虽然也觉得李牧胆子够小,可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仔细一想,自从李牧来了之后,自己好像除了在人家面前嚣张嚣张,骂几回大街,其实什么实际好处都没捞到啊,原来这里李牧不简单啊。 匈奴虽然这么看,可赵王不会站在匈奴的角度看问题,他觉得,自己给了李牧那么大的权力和信任,可李牧只是每天在前线给自己丢人现眼,就派人催促李牧,下次匈奴再来,要给我出去打仗,就算打不赢,也要给我骂回来啊。可李牧就是一根筋,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赵王一气之下,就撤回了李牧,派其他人驻守雁门郡。 新来的将领比较有种,每次刚看到匈奴士兵的影子,就带着人冲过去了,然后就被人家打的头破血流,留下军备物资,逃回城池。迫于赵王的压力,这新将领,每次都是和人家硬干,每次都是被人家殴打,被人家抢夺财物,除了交战之前,能和人家对骂几句之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赵王没招了,只好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很干脆,天天躺着家里装病,说自己身体不行,去不了。赵王对付匈奴没办法,对付李牧还是很有办法滴,下令,李牧必须去,你不是去不了吗,我派人抬,也要把你抬到雁门郡。 李牧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就给赵王交了个底,我可以去,但是,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干,请你啊,不要干涉我。赵王同意了李牧的请求,李牧再次赶往雁门郡赴任。 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李牧沿用了熟悉的治军方法,兄弟们好吃好喝好工资,平时练练弓箭骑马,匈奴来了,就继续装孙子。这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匈奴人虽然是没有得到收获,可他们给李牧定了性,这就是一怂货,虽然我们没占到便宜,但是,绝对瞧不起你。 虽说跟着李将军,吃也好喝也好,还没有生命危险,可做人总是有尊严的,李牧手下的将士们有点憋不住了。老大,我们真的不是害怕匈奴人骂我们,就是觉得啊,这样过日子,没有意义,同样是人,一个鼻子两个眼,我们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和他们打一架那! 李牧分析了一下局势,感受了一下双方的气势,做了个决定,好,就打一架。 李牧平时虽然不让士兵和匈奴人打仗,可训练是一点都没敢耽误,手下有的士兵善于冲锋,有的善于射箭掩护搞偷袭,作战力还是够的。平时收上来的赋税,李牧也没浪费,都换成了战马和战车,现在将士们都憋着一口气,再加上匈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瞧不起自己,肯定会轻敌,所以李牧也是估摸着胜算比较大,才决定打这一仗的。 李牧排兵布阵,调集人马,准备和匈奴干,可兵不厌诈,他还先给匈奴人设了个套。这几天,匈奴人欣喜的发现,边关之上到处有人在放牧牲畜,难道是李牧转了性,还是又被赵王给撤职了,不管那么多,匈奴人先是派出了小股部队去袭击,结果得到了不少好处。 匈奴单于放心了,马上下令,全军出动,大家好好抢一次,过个年。这回可苦了匈奴兄弟了,他们兴冲冲的就钻进了李牧摆好的口袋,匈奴兄弟们在中间往前冲,李牧的手下就埋伏在两侧,拿他们当靶子练习射箭。等匈奴兄弟好不容易调转马头想逃命,李牧的冲锋部队又追着屁股是一阵厮杀,结果,匈奴大败,死伤十万多人马。 匈奴单于是逃跑了,可是从此以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边境算是安稳了,公元246年,李牧被调回朝廷,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当时秦国和赵国,还是假惺惺的和睦相处的,李牧就以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和秦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双方把酒言欢,李牧趁机还把赵国在秦国作为人质的王子,迎接回到赵国。 几年之后,赵国内部将军之间发生了斗争,结果是走的走,逃的逃,李牧没有参与争斗,作为仅存的硕果之一,他成了赵国的重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