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五十一章 天下是秦始皇统一的,统一度量衡却是李斯的心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天下是秦始皇统一的,统一度量衡却是李斯的心血! (第2/2页)

他给当时的秦王出了不少阴招。现在他要光明正大的干点事情了。先前我们说过,秦始皇在李斯的提议下没有继续分封制,改用郡县制来划分天下。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来说一说李斯的另外几个超级贡献。

    战国时期,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各个国家的文字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字,在赵国通用,拿到秦国可能就没有人认识了。现在大家都在一口锅吃饭,以后可能还要同读一本书,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李斯向秦始皇建议,要全国统一文字。秦始皇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他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往后禁止使用以前诸侯国的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字体,而后命令李斯。完善和推广秦篆的工作,你来搞定。

    领命之后的李斯,加紧时间制作了新的字体,这就是小篆,完了之后李斯又亲自cao笔,写下《仓颉(音同节)篇》七章,作为学习课本,供世人临摹学习。小篆凝结了李斯的心血,可不久之后他发现民间流行着另一种字体,这种字体书写更方便,李斯就重新把它整理了一下,作为官方文字,这就是隶书。

    统一了文字之后,李斯再接再厉,向秦始皇上书要求统一度量衡。原因很简单,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规范不一样,长短轻重甚至大小的规格名称都不同,现在多家变成一家了,老百姓免不了要多打交道,一个统一的规范尺度是必须的。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同样交由李斯全权办理。

    新的规范很快就出来了,长度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体积容量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重量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度量的标准制定下来了,李斯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要求大家去执行,而后又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对制度进行了保护。

    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这都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干完了这些,您要是觉得李斯会休息了,那您就错了,李斯还干了几件类似的事情。

    李斯做这几件事情的原因,还是天下一统之前的各国有不同的制度,战国的时候商业已经比较发达了,有了商业就避免不了的要有货币,可诸侯国的货币又不尽相同,不但颜色款式不同,就连重量都有很大差别。国家统一以后,这些都给国家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了以后不再麻烦,李斯决定再麻烦麻烦自己。

    老程序,先向秦始皇上奏,阐明利害之后得到授权。于是,全国上下废除老的货币,由李斯大人给你们设计新的货币,新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音同义)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铜半两钱就是外圆内方的铜钱。因为设计合理美观,携带使用方便,铜钱一直使用到了清朝末年。

    李斯干劲十足啊,我们接下来再介绍一下他的另一个大举动。新问题,还是老原因,原来的诸侯国都有一套各自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车辆宽窄各不相同,对应的道路的宽窄也不同。这要是放在以前还好,最少还能给入侵敌人的战车制造点麻烦,现在就不行了,大一统大一统,统一了标准,才会有方便的生活。

    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全国上下,车辆要有相同的宽度,对应的还要修建相同宽度的道路。秦始皇明白,这是为了国家好,就下达了命令,而后还是交给李斯去全权办理。于是全国上下,重新制定了车辆的宽度标准,你是什么档次的车,我不管,但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必须是六尺。与此同时,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的地方,都要修建大路,大路路面的宽度,一律五十步(一步六尺)。

    经过秦始皇和李斯的辛苦努力,这个组合起来的新国家,终于有点统一的样子了。原来的六国和是秦国统一起来了,可华夏大地实在是太过广阔,在原七国之外,还有着广大疆土等着秦始皇去收编,那秦始皇的军队是怎么收编这些地方的哪?咱们下回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