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一百一十七章 汉宣帝掌权后迎来了自己的匈奴,西羌人造反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汉宣帝掌权后迎来了自己的匈奴,西羌人造反了! (第2/2页)

天青海省的羌族,经常来内地抢东西。当时匈奴想报复汉朝寻找盟友,也一直想和西羌搞联合对抗汉朝。

    汉武帝晚年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明白了,可对于这种危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他还是不敢糊涂的。为了不让匈奴和羌人联合起来,他屡次派兵去攻打西羌,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汉军经常败在羌人的手下。几次胜利以后,羌人的胆气更足了,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向北迁移,想寻找汉人弃耕的地方去放牧。

    这会的羌人声势已经比较大了,为了幸福的明天,他们的各个部落也想联合起来。汉朝靠当地郡县的力量,根本就没法阻止人家,就这样羌人势力越来越大,匈奴和羌人联合的欲望是越来越强烈。汉朝是一次又一次的派兵想压制羌人的动作,可每次都是损兵折将未见成效。

    这转眼间就到了汉宣帝执政了,为了安抚西羌,汉宣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羌族,羌族人比较实在,先零部落的酋长就向使者表示,我们其实也想和汉人好好相处,只是这些年啊,我们这里的水草是越来越差了,我想想向北渡过湟水,去你们汉人不种田的地方放牧。

    这义渠安国也做不了主啊,也没敢应承下来,就回来原话禀报了汉宣帝。汉宣帝就这个事情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熟悉羌人的赵充国上书了。他认为羌人提出的要求,作为汉使没有当面拒绝,这就是失职。因为羌人看你没有回绝,就可以当做你代表汉朝同意了,以后的麻烦肯定少不了。

    赵充国分析的很对,从那以后,羌人就把自己提的要求当成了依据,他们擅自渡过了湟水,去北边放牧。公元前63年,在先零部落的牵头下,先零部落的酋长和其他二百多个羌族的部落酋长,达成了放下仇恨交还人质的共识。他们签订了攻守盟约,要一起去汉朝地盘干一票大的。

    这可是大事,鉴于之前赵充国的远见,汉宣帝这次主动征求了他的意见。

    赵充国指出,羌人为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他们各个部落之间互相厮杀,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现在他们停止内部争斗共同反汉,我们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还有就是,羌族和匈奴早就眉来眼去了,现在羌族有动手的打算,要防备他们哥俩联手啊。最后嘛,除了羌族和匈奴,西边那块人还是不少的,也要防备羌人联合其他种族的兄弟。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免得出了事情自己措手不及。

    一个多月以后,小月氏部落的羌人果然派人去匈奴借兵了,他们想攻击鄯善和敦煌,要切断汉朝和西域的通道。这是个不大不小的信号,不过在赵充国看来,事情并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向皇帝上书建议,现在他们已经有动作了,我们应该加强边防的军事了。这样还不够,联合起来的羌人曾经让我们吃了不少的苦头,我们应该想办法离间这些西羌的部落,还要派人去了解他们的动向打算。

    公元前61年的春天,在丞相和御史的推荐之下,汉朝再次派义渠安国出使西羌,目的是去了解一下各部落羌人的情况,看那些是可以拉拢的,那些是需要防备的。这义渠安国来到西羌之后,就用朝廷的名义召集来了三十多位部落首领,可这时候的羌人,对朝廷已经不是十分的尊重了,所以在义渠安国的眼里,他们没一个好东西。

    那既然义渠安国的判断是这样的,他吸取了上次自己不果断的教训,果断的把这三十多人都给杀了,而后又趁人家不防备,发兵攻打羌人的部落,杀死了有一千多羌人。这下可惹了麻烦了,不说那些本来有二心的羌族部落,就连原本已经归顺朝廷的羌族部落,也对汉朝是又怕又恨,他们纷纷离开了老家,然后威逼着其他小部落去攻打汉朝的城池,还杀死了汉朝的官吏。

    为了将功补过,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攻打作乱的羌人。有了防备的羌人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们打败了汉朝的骑兵,义渠安国只好带兵退到令居,而后就把实情上奏了皇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