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一百一十九章 赵充国善于用兵,给皇帝做思想工作更有一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赵充国善于用兵,给皇帝做思想工作更有一套! (第2/2页)

公办的原则,怕自己受牵连吧。要替国家大局考虑,就该这么办。

    还没等赵充国的话说完,皇帝的回复就到了,把靡忘按赎罪论处。

    就这样,汉军没有动刀兵,就收服了罕部的羌人。

    罕部搞定了以后,先零虽然没有彻底垮掉,可羌人陆陆续续的也有一万多人向汉军投降了。赵充国估计着局势已经基本定型了,就打算撤回骑兵,派人在那里屯田,慢慢的降服羌人了。那时候已经是秋天了,一方面cao劳过度,另一方面也是年纪大了,赵充国就病倒了。

    皇帝得到消息之后,给赵充国发来了慰问信。将军辛苦了,听说你得了风寒腿脚疼痛,可要保重身体啊。老将军年纪大了,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我怕这后续工作就没法开展了,所以我已经下令让破羌将军去给你当个副手,趁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在十二月攻打先零,老将军如果实在身体不方便,就多休息一下,让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带兵就可以了。

    赵印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气,他肯定还是会据理力争不想出兵的,可自己又不敢讨骂,就派门客去劝赵充国。

    老将军,如果我们大军出击,真的会发生全军覆没国家颠覆的危险,您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可以的。如果出击不出击都可以,只是从哪个更优的角度出发,您就没必要再和皇帝争了吧。前几次皇帝就已经在责备您了,如果这次不合他的心意,皇帝火了动了杀机,您就自身难保了。自身都难保了,那还怎么为国家效力啊!

    听完了儿子的好心,赵充国长叹一声,哎,你们这是不忠啊!如果朝廷早点听我的话,羌人的事情能闹到这样的地步吗?以前皇帝让推举巡视羌人的人,我推举了辛武贤,可丞相和御史让皇帝派出了义渠安国,结果把事情给搞砸了。

    在金城湟中地区谷子每斛八钱的时候,我告诉耿中丞,只要买过来两百万斛谷子,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原因大家自己琢磨)。可耿中丞只向朝廷做了一百万斛申请,最后还只买了四十万斛,那义渠安国两次出使西羌,就用掉了将近一半,这羌人才肆无忌惮的反叛了朝廷,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这些都已经是事实了,现在我最担心的还不是羌人,如果我们在这里被拖的时间太长,万一哪天周围的蛮夷动了心思,他们也起哄造反,那可不是羌人作乱能比的了,就是再牛逼的人也没法收拾残局了。为大汉江山社稷考虑,我还是坚持以守为攻的策略,当今圣上不是昏君,还是要给他进忠言的。

    赵充国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组织好了语言,就给汉宣帝上书阐明了自己的屯田计划。

    陛下,老臣听说,军队是用来扬善惩恶的,所以用兵一定要谨慎行事。我现在率领的人马,一个月要用掉,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一千六百九十三斛、干草秸秆二十五万零二百八十六石。这些都是要老百姓负担的,如果战争不能彻底的终结,那百姓的负担就要一直背下去。

    除了这个百姓负担的问题,如果羌人作乱不能彻底解决,那其他蛮夷就有可能效仿,会让陛下以后更加担忧,这绝对不是陛下想看到的。通过前面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了,对羌人用武力,效果不明显,对他们用计谋,那疗效是相当的显著,所以臣还是不赞同对他们动武。

    陛下,臣现在给你说一说我的屯田计划。当初羌人叛乱离开了家园,我派人目测了一下,被他们荒废的田地再加上可以开垦的土地,大概有两千顷左右。当初我们设置的驿站也都被破坏了,我前些日子派士兵进山,砍了大大小小六万多颗树,都放在河流的边上。

    我希望能撤回手下的骑兵,剩下的士兵留下就行了,大概有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我算了一下,他们每个月,用谷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零八斛。我把他们分别驻扎在要害之地,等河里的冰一解冻,就让他们顺水而下运木头,这样既可以修缮驿站疏通沟渠,还能在湟陋以西的道路上修建七十座桥,让我们的道路可以直通鲜水附近。

    等可以春耕的时候,给大家每人分二十亩地去耕作,到了四月份草长出来以后,再从附近郡县征集本地骑兵和胡人骑兵各一千人,每十个人配上两匹马,让他们作为耕田人的巡逻大队,保卫大家的安全。到庄稼收成了的时候,可以用来充实附近的金城郡,这样就能给朝廷节省大大的一笔开支。

    对了,现在朝廷运来的粮食,足够一万人吃上一年了,以后就不用运了,臣这里把屯田的地点和所需用品清单奉上,希望陛下批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