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赵充国善于用兵,给皇帝做思想工作更有一套!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汉宣帝看赵充国迟迟不肯跟羌人交战,就写信责备了赵充国。看到皇帝责怪自己胆子小,赵充国是诚惶诚恐,可惶恐过后他冷静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身为国家将领,为了国家安危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主张,于是他再次给皇帝上书。 遥祝陛下圣安,臣前些日子,看到您给都尉的诏书,您让他选择熟悉羌人的人出使罕部,告诉他们汉朝大军就要来了,汉朝是不会诛杀罕部人的,以便瓦解羌人聚众造反的阴谋。臣深深为陛下的折服,陛下这么做不但功德无量,也实在是妙极一招,不是臣这样的人能比的。我就斗胆按照陛下的意思,派羌族的雕库去宣传天子的大恩大德。 现在罕、开部落都已经知道陛下的意思了,其实最不识好歹的还是先零,他们自己有四千多骑兵,再加上其他部落的五千骑兵,一直在做战斗的准备,我看他们的意思,就是想等待时机侵犯我们的边境。现在如果我们把先零放在一边,去攻打已经都不想冒犯我们的罕部,这实在不是陛下您的初衷啊。 臣记得兵法上是这样说的,如果进攻力量不足,那只做好防守就该没问题。兵法上还说,真正会打仗的,是会控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所制。如果罕部真的会入侵敦煌、酒泉,我们就该整治武器,养好战马练好士兵,等待他们的到来,这样用养精蓄锐的军队去攻打疲于奔命的敌人,才是取胜之道。现在陛下担心两郡的兵马不足难于防守,就主动对敌人发动进攻,这正是放弃制服敌人的战术,而选择被敌所制的方法,我觉得还是不妥当啊! 先零的羌人为了和汉朝作对,才主动和罕、开部落解除了前仇签订了盟约,可他心里始终还是怕罕、开部背弃自己的。臣私下里琢磨,先零现在肯定很想让罕、开部落处于险境,这样才能巩固他们的盟约。如果我们先攻打罕、开部,那先零一定会去支援他们,现在正是敌人马肥草盛的时候,不说我们攻打罕、开能有多大胜算,肯定是给了先零对他们施恩的机会。如果他们的联盟得到了巩固,就会有更多的部落加入他们,羌人的精锐部队就会达到两万多人,到那个时候,再想消灭他们,就要用几倍于他们的力量。臣恐怕国家的忧患和负担,就不是两三年的事了,就要用十几年来估计了。 臣受到天子的厚爱,父子同为朝廷要员,我现在官做的挺大,年纪也七十有六了,如果陛下让我去做什么,就算粉身碎骨我也没有二话。只是,我对用兵还是比较熟悉,我觉得我们只要先打败了先零,什么罕部、开部和其他乱七八糟的部,就都不用发兵就能降服。如果先零被打败以后,罕、开部还不服气的话,我们等到正月再去打它们,这既符合用兵之道,又符合用兵的时机。如果现在发兵打它们的话,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陛下明鉴。 赵充国的这封奏章是六月份递上去的,到了七月份接到了皇帝的回信,就按照你的办法做吧。 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赵充国马上就发兵去到了先零部的驻地,先零部在那块可是待很久了,他们还以为赵充国安家过日子不动弹了,结果毫无准备,看到汉军的大部队来了,他们就丢下车辆辎重,打算渡过湟水逃跑。由于逃跑的道路过于狭窄,赵充国吩咐手下,要慢慢的追赶敌人。 属下不理解,老大,人家都说追逐的时候,就该以快取胜,我们干嘛这么慢? 赵老大就跟他解释,这就是所谓的穷寇莫追,我们要是慢慢的追赶,他们就会光跑不回头,要是追的急了,他们就该回头和我们决一死战了。这番话说的大伙是心悦诚服。 赵充国这次收获可不小,敌人掉到水里淹死的有几百人,投降和被杀的有五百多人,还俘获了马牛羊十万多头,车子四千多辆,算是一个大胜仗。 汉军追到了罕羌地盘的时候,赵充国下令,不许焚烧村落,不准在田里割草放牧。罕羌人一看,这汉军果然说话算数不打我们了,都十分的高兴。罕羌的首领靡忘派人来向赵充国请示,我们来到这里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希望将军准许我们回家。赵充国不敢做这个主,就把情况禀奏了皇帝。还没等天子的答复到来,靡忘就熬不住亲自向汉军投降,赵充国设宴款待了靡忘,让他回自己的部落去,告诉大家汉军的优惠政策。 手下有不少人替赵充国担心,老大,靡忘可是反贼是国家的要犯,你不能这么久放他走啊。赵充国笑了,诸位,你们这只是按照公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