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一百二十九章 有作秀的就有拍马屁的,这封奏章把王莽捧上了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有作秀的就有拍马屁的,这封奏章把王莽捧上了天!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陈崇,是当时的大司徒司直,他是相当的崇拜王莽,一直想给偶像歌功颂德一下,就是苦于文笔不够。可对偶像的热情是无限的,陈崇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张竦,张竦是个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他提笔成文替陈崇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这封奏章涉及面很广,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以下内容是我亲眼所见,安汉公开始为官的时候,社会风气很不好,攀比奢侈现象十分严重。那个时候他王家一门受宠,可以说是势大气粗,基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可他没有随波逐流,严格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吃穿简单作风朴实,尊老爱幼照顾朋友。孔子说,苦中能作乐,富贵依旧知礼仪,称赞的就是安汉公这样的人啊!

    他做侍中的时候,原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虽然淳于长是他的表兄弟,可安汉公没有徇私,坚决主张要诛杀淳于长。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就是因为这个,汉成帝任命他做大司马,把大汉江山委托于他。汉哀帝继位后,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皇帝,想让丁姬做皇太后,完全不顾国家体统。是安汉公挺身而出,弹劾了董贤,这才让朝纲不乱,安汉公还否决了陶国太后和太皇太后同位就坐,这也维护了朝廷的尊卑秩序。诗经上说,不吃软、不怕硬、不凌弱、不畏强,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安汉公是诚心诚意的辞掉大司马的位置,可定陶国太后他们一撮人,为了排除异己排除隐患,愣是把他赶回了封国远离京师,让安汉公蒙受了伍子胥屈原一样的冤屈。诗经上说,贤人留不住,国家要遭殃,安汉公就是那样的贤人啊!

    汉哀帝去世以后,国家没有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董贤趁机窃取国家重要位置,再加上傅家和丁家捣鬼,国家出现危机。这个时候安汉公及时出现了,他驱退了董贤及其党羽,在jianian人没来得及作乱之前,就稳定了局势,如果不是太皇太后及时起用了安汉公,后果难以想象。孔子说,反应快、做事快,才能做成事,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后来安汉公又任用贤人共商定国大计,去迎接新君继位,那些贤人都升官封地成为国家重臣。书经说,知人善任才是大智慧,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基于他的德行功绩,大家都把他和周公相比较,要求封他为安汉公增加封地,可他坚决不肯。孔子说,有见识的人用谦虚的态度治理国家,肯定能没问题,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在选皇后的时候,本来安汉公的女儿是在候选首位的,可安汉公一再推辞,后来迫不得已才接受诏令。按理说,父女之情天经地义,女儿有机会和天子同尊贵,这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可安汉公为国家大统着想,是一再推辞。书经上说,舜一直退让不接受尧的禅让,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从上任到现在,是勤勤恳恳做事,恭恭敬敬做人,虽然他已经做的够好了,可他每天都在进步。安汉公不贪钱财、做事公道、重视教育、生活简谱,诗经说,做人温和谦恭,就像群鸟栖息在树上一样。孔子说,吃饭不求撑,住房不求过分安逸,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从前楚国的令尹子文,为了国家大事经常顾不上吃早餐和晚餐,鲁国的相国公仪子为了不让影响别人的生意,都不吃自己家种的葵菜,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为天下人才敞开大门,为国家选拔人才,他亲自接见官吏,考核他们的德行cao守。诗经上说,朝夕不懈服侍天子。易经上说,白天勤勤恳恳,晚上依旧保持警惕。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连续三朝做到显赫的位置,两次参与安葬皇帝,他处理朝政安定国家,把朝廷上上下下都凝聚在一起。书经上说,处在重要位置之上,就算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不会迷失方向,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安汉公做到了前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先人之中,大禹和周公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仰,可国家对安汉公给的似乎不够啊。高祖皇帝当年因为相国萧何有功,不但给了他很多封赏,还给了他很多特别的待遇。当年周勃安定汉室有功,汉文帝就给他加官封赏。汉武帝为了表彰有功将士,不但给大将军卫青加官进爵,还把他的三个儿子没成年的儿子都封了侯。之前霍光表现突出贡献巨大,汉宣帝就让他子子孙孙都能享受优厚的待遇。

    我们再说说这些人,那周勃能灭掉吕氏一门,是外面靠诸侯支持,内部有将领团结一心。霍光掌权的时候,正是汉朝发展良好之时,而且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他的功劳可以说都是顺势而为,就是这样,他还错立了昌邑王为帝,险些酿出大祸。至于卫青,不过是靠刀枪之力马上功夫,就得到那么大的好处。这些人和安汉公一比,那真是没得比,可安汉公却从来没有受到过他们那样的待遇,我实在是想不通。

    臣听说,对有巨大功劳的人,赏赐应该不受限制,所以周成王给了周公破天荒地的赏赐,不但给了他巨大的土地,还给了他无数的财物,甚至给周公的长子封地让他建国。当然了,这不是说周公不知道谦让。诗经说的好,话说的没有道理是不会被接纳的,德行不高是不会收到报酬的,这些都是周公应得的。

    上面是古代的事情,我们再说说近代的事情,当年高祖皇帝曾经和群臣约定,不是刘姓不能封王,可吴芮还是被封为长沙王,那是因为高祖想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就没有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啊,不但我们知道安汉公的这些功绩,陛下也是知道的,可您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待遇,反而任由安汉公推辞掉他的赏赐,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大臣们怎么看,天下百姓怎么看,子孙后代又该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臣有个愚见,应该让安汉公向周公看齐,扩大他封国的面积,还要让他的儿子封国为王,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表扬安汉公,也是为了做给百官们看。让他们看到,只要付出了忠诚和努力,就能得到应有的赏赐,这样老百姓也会得到洗礼和教化。如果这样的话,在朝廷里,群臣就会更努力的工作,在外面,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这是陛下之福,天下之福。

    这封奏折很快就来到了太皇太后的面前,王政君热泪盈眶之后,一如既往的没了主意。她擦了擦眼泪,把奏章拿给大臣们看,让大家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就在大家没有拿定主意的时候,出事了,王莽的家门口被人泼了血,这又是怎么回事哪?这会影响到王莽的前途吗?

    我们都知道,王莽在汉成帝时候就当上了大司马,汉哀帝继位之后,虽然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之下,王莽向朝廷提出了辞职,可汉哀帝并没有批准,后来汉哀帝的姥姥丁家和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