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3 【寄托理想】 (第2/2页)
取得决定性胜利,却使得四川战场成为北洋军的泥沼,为广西、广东、湖南、陕西、浙江等省的独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木船缓缓靠岸。在人们的欢呼声和“敬礼”声中,身形愈见消瘦的蔡锷由副官邹若衡暗暗扶持着走出船舱,立于船头向岸上众人行了一个军礼,又向几千群中频频挥手,原本白皙的脸色在七月阳光的照射下,竟然反常地变得青白起来。 参谋长殷承瓛一招手,几名卫士立即抬来一副软轿,七手八脚地扶持着蔡锷躺上轿子,邹若衡也撑起一把油纸伞为总司令遮住阳光,还掏出一张手帕为其擦拭额上的虚汗。见此情景,岸上的各界民众“嗡”的一声议论开来,无不对蔡锷病情的担忧万分。对经历战乱的四川百姓来说,陈宦、周骏都跑了,四川三千万父老俱都把希望寄托在蔡锷身上,如今却…… 殷承瓛提声向迎候的群众道:“总司令自二月以来就身体不适,因指挥作战经常通宵达旦不得休息,战地条件也分外艰苦,无法及时就诊,以至于耽误病情,目前暂时不能言语,也不能久立拍照。特指派鄙人代为转达对泸州一百万父老的敬意和关切之情!敬礼!” 口令声中,在场的军人俱都向着各界代表和围观百姓立正致礼。 百姓哗然,有对蔡锷身体的担心,也有对军队如此致礼的惊讶,几个川中报社的记者举起相机对准一干军人掀动快门。 待记者们拍照完毕后,殷承瓛向赵又新微微点头,以目示意。赵又新下令:“警卫营开道,护送总司令到司令部休息!” 软轿在万人瞩目中穿过人们自动让出的通道,一路无阻地来到设在电话电报局的第二梯团司令部。随即,赵又新、金汉鼎、傅常等人被先后召见,等到邹副官叫到石铿时,天色已近黄昏。 门口,邹若衡一脸忧色的小声叮嘱:“石将军,请说话快点,总司令高烧39度不退,是勉力在撑持着。” 石铿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却未曾想到蔡锷的身体状况已经糟糕到如此程度。在脑子里胡思乱想着自己能否找到法子挽救这位护国名将的生命,走进门的他甚至忘记立正行礼,就疾步走到蔡锷的床头,及至看到斜靠着的蔡锷很努力地摆出一副赞赏的微笑容色时才惊醒过来,急忙立正报告:“总司令,职部第一混成旅旅长石铿奉命前来,请训示!” 蔡锷微笑点头,用眼神示意石铿坐在窗前早已准备好的圆凳上。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递给石铿。 “百里兄和石生兄?” “总司令,百里将军和丁先生从江津出发,逆流而上,估计明早才能到达。” 蔡锷又写了一排字:“永川之战报已阅,甚慰。如今军事收束,还望你在地方政务、经济方面尽快着手,推行试点。” “是!”石铿回答着,目光却停留在蔡锷那如枯柴一般的手腕上,不禁想起那日在纳溪司令部里说话的情形,看到病重如此的总司令还在关注自己试点推行,心中顿觉酸楚起来,一股子热气冲上眼眶。赶紧地,他转头定了定神,稳定了情绪,回头说:“总司令,欲要推行四县的改革试点,前期的社会调查工作必不可少。在丁先生的主持下,江津已经调查完毕并拟成详尽之报告,永川社会调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荣昌、合江二县则刚刚开始进行。职部拟以江津和永川为首先行推进,得出经验之后再推广至荣昌、合江。” 蔡锷在纸上又写了二字——“部队?” “永川一战俘虏、投诚、起义部队数量达两千之众。职部计划分别对待之。对于俘虏采取集中关押,开谈心大会和个别谈话,组织参观我军训练、营房、伙食等等,以感化他们、争取他们加入第一混成旅或者资遣、护送回乡,以免释放后继续服从于敌对军队或流散后为祸地方。对于投诚部队,拟采用打乱建制、淘汰劣弱、强训整编的办法,将其彻底融入我军。对起义部队,我们暂时保持其原有建制,组建了暂编第五团,团长为刘盛恩中校。总司令,第一混成旅全体官兵非常担心您的身体,请及早诊治为好!” 蔡锷放心地舒了一口长气,闭目养神。石铿以为会面结束了,正要起身离去,却见总司令摆了摆手,手指圆凳点了点。又在纸上写了几排字:“继续扩大部队,不以外界任何传闻而动念,不以任何利益为诱惑,专心整军、试点。军饷、军需、番号问题终会解决,无需担忧。” 石铿这一次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激荡,在频频点头之际流出热泪。截止六月底,护国第一军和四川护****各部已经欠饷两百多万元,这些负担全部压在总司令一人肩上,亟待中央政府拨款解决。而四川善后工作各方面都需要用钱,安抚地方、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编遣冗余军队、恢复地方生产等等、等等。 此时此刻,总司令对第一混成旅军饷和军需的包揽,无疑是向年轻的少将旅长表明了心迹——他的国家军队理想,就寄托在石铿和第一混成旅身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