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涯_第贰拾贰章 重组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贰拾贰章 重组 (下) (第2/3页)

语用的文曲星附带的计算功能都比这个台式的强,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在抢这几台大家伙用。原因很简单,就是“可编程”。

    这个计算器允许输入一个单变量函数存起来,以后使用到这个函数的时候,先输入变量值,再按一下函数键,就直接可以得到最后结果。

    由于物理实验用的公式都比较复杂,如果拿普通计算器算,算一遍要按键许多次。由于计算器只能存一个临时变量,很多时候还必须把中间结果先抄出来,等到下一步计算的时候再重新输入。怎一个麻烦了得?!

    那时范含手快,做实验三两下就搞定所有必需数据,头一个抢到计算器,五分钟不到就都算完了。刚收拾好东西,大部队就杀到了,为数不多的mm使用大家伙,剩下的gg们只好捏着文曲星郁闷的按呀按呀按,按了好半天。

    这一次范含就是打算让FOR来造这样的计算器,既然产品不能缩小尺寸,那就肯定要增强功能,保证有市场。不过,需要的处理器只能另开张,手头这个“申请专利专用处理器”是不用考虑了,除了证实其本身的法律地位之外没有别的用途。

    1969年,日本的Busicom公司就是为了制造桌面计算器,委托Intel设计芯片。当时的Intel研究员Hoff产生了微处理器构思,并且说服日方采纳了他的方案。日本人付了十万美元的定金,并且获得了独家采用的权利。没想到Intel方面却拖延了进度,日方大发雷霆,要求退还定金。Intel退回了六万美元,却要回来了卖给其他客户的权利。当年读史至此,范含掩卷长叹:说不定丫Intel是故意的。

    正是因为4004本来就是为了计算器设计的处理器,所以内置了许多数学运算。实现这些运算的电路都比较复杂,不过好处是基本上已经定型了,除非出了Bug,否则差不多永远都没有修改的必要。把这些东西都塞进芯片里面,才导致凑足了两千多晶体管。去掉这些之后,剩下的部分估计以如今的集成度就能搞定。

    况且,4004代表了1971年的半导体技术水平,但不见得是最高水平。就在发布四个月后,1972年3月,德州仪器就推出发布了8位微处理器。然后两家公司又打起了官司,最终结果是,微处理器的专利归Intel所有。

    对了,德州仪器?!

    这就是说,德州仪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应付微处理器的开发和生产,历史上没有获得专利仅仅是由于晚了一步而已。但这次,通过谈判,FOR只是了解到了德州仪器正在进行的袖珍计算器项目。这个范含应该早就了解,仅仅是一直没有想起来而已,实际上是一无所获。相比之下,德州仪器却明明白白的知道了FOR的微处理器计划。

    和4004相比,现在FOR的这个东西简直就是个玩具。如果自己不抓紧时间,很可能会让德州仪器率先推出正经的微处理器。那时候再打起官司来,专利判给谁实在不好说。

    又是要“抓紧时间”,第几次了?

    本来以为,少了三十多年的功夫,足够自己偷懒,可以优哉游哉的过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不停的赶时间,为了抢在“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之前,花费的精力恐怕一点不比他们少。

    最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几乎所有的主意都需要自己出,出了主意之后还要自己cao心来实现。好几回都想“别这么着急”,先缓缓再说,但每次还是缓不下来。不为别的,就为了不愿意看到二十一世纪时自己的FOR取代了历史上施乐的位置成为业界笑柄。

    范含对于自己身后的评价还是很在乎的,毕竟那个时代才应该是自己的时代,一想到用自己的名字替换自己年轻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帮“反面角色”,就绝对无法容忍。

    据说,二十一世纪的许多程序员年轻的时候都有过“生不逢时”的感慨,至少范含自己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混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估计也有机会像BillGates那样成为世界首富。不说老外,就是内地的求伯军,也不是单打独斗成就一番事业么?

    必须承认的是,正是这种“电脑梦”引诱着无数热血青年前仆后继,投身于信息产业大潮中去。等到这股热乎劲过去,一些反思的观点开始出现,不外乎“时过境迁”,“如今已经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什么的。

    不过,范含回来的这个年代,比“英雄辈出”的时代还要早一截。

    在如今,没有程序员能买得起计算机,大家的条件都是一样的,想成就事业就必须通力合作。等过了十几年,开始有程序员能买计算机了,那些“先行者”们自然就成了英雄。再过十几年,到了每个程序员都能买得起计算机的时候,大家的条件又都一样了,再想成就事业又回到了必须通力合作的状况。

    还是那个老问题,到底应该领先时代多少,半步还是一步……或许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学家”嘴里那所谓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吧。

    -------

    确实有点累了,今后能让别人干的事就让别人去干吧,自己事必躬亲的结果也不见得有多好,何必呢。

    不过这回还是要负责到底的,范含把法金他们找来,谈了谈桌面计算器的构思。

    范含小的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当时中国的电视频道里面到处都是日本公司的广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卡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