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0章 崔大升官 (第3/3页)
要知道大唐极流行书法,只要唐楷好一点的人都能做到将文章抄录的工整严谨。 抬起头,太子问道:“这就是用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籍?” 崔幼伯听出太子话语里的质疑,他不答反问:“臣敢问殿下,您抄写一本两千字的书籍大约用多长时间?” 太子不解其意,但还是看在崔幼伯是他嫡亲晚辈的份儿上,想了想,估摸道:“唔,估计要半个时辰吧。” 崔幼伯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道:“如果用印刷术,只需一盏茶的功夫。” 太子大惊,“什么?这么快?” 崔幼伯点点头,“没错,只要排好版,便可以非常快捷的印出来,而且同批次出来的书籍都是完全一样的,绝不会出现错字、别字以及漏字的情况。” 太子没有说话,又从推盘里抽出一本,也是贞观律,他随便打开一页,然后两本对比,字体、大小、布局完全一样。 再联想到那个惊人的速度,太子也是读书人,他立刻便想到了此方的妙处。 合上书籍,太子道:“有了这个印刷术,孤可以将经、史、律等书籍大量印刷,便于世人传阅?” 崔幼伯连连点头,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兴奋起来,白皙的俊脸上浮现红晕,“比如启蒙的书籍、先贤们的著作都能大批次的印刷,可以受惠于全天下的读书人。而殿下作为推行者,也定能为天下读书人称颂,更将名垂青史。” 太子不但是读书人,他还是政治家,他甚至想到了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而且,就算那些深远的目标达不到,还能达到一个目前他最迫切的目标——稳定时局,安抚百官,抚慰圣人! 太子相信,只要他印刷术推出来,定会转移官员以及天下士子的注意力。也会给自己添一个‘重文’的美名——吴王完了,魏王还在,对于这个素有重文贤名的亲弟弟,太子还是颇为忌惮的。 如今魏王虽然被皇后强行调出了京城,但太子一日不登基,他就一日不能放松。 想到那个胖小四,太子眼中寒光一闪,很快他又掩盖住了。 太子将书册放会托盘,他满意的看着崔幼伯,道:“很好。崔学士不负孤的厚望,成功研制出了印刷术,孤很满意。” 接下来的就是要封赏了。不过,太子现在还不是一把手,他虽然代圣人处理朝政,但在做决定前,他还是需要跟圣人汇报。 比如此刻。太子想给崔幼伯升个官儿,他虽能做主,但必须到太极宫走个程序。 崔幼伯也明白这一点,他忙说道:“殿下谬赞,印刷一术能成并不是臣一人之功。除了工匠,最初提出此法的乃是臣妻萧氏。令微臣岳父萧驸马也帮了许多忙,实验印刷术所需的工坊亦是属于萧氏。” 太子微微一笑,赞许的点头:“崔学士的意思。孤明白,放心吧,孤定不会忘了有功之臣。” 得到太子的许诺,崔幼伯心中大定,欢欢喜喜的告辞离去。 李荣从一侧的里间走出来。在里面,他将崔幼伯的话听得清清楚楚。一出来,便躬身向太子道贺。 太子开怀大笑,一边笑着一边招呼李荣坐下。 他方才让李荣到里间,表面上是回避,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把李荣当外人看。所谓里间,不过是用屏风隔出来的空间,外头说什么话,里面听得一清二楚。 而李荣的表现,也让太子很满意,他出来就道贺,显然是告诉太子,他已经听到了崔幼伯的话,也明白了太子的心意。 两人继续闲聊,太子时不时的问李荣在外地的见闻,李荣长得酷酷的,但口才极好,将南北东西各道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直说得极少离京的太子好不羡慕。 就在两人越说越投机的当儿,李荣忽然面露为难,张了张嘴又闭上。 太子什么人呀,这么明显的暗示动作他都看不出来,他也甭在后宫混了。 微微一笑,太子道:“大郎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此处左右没有外人,大郎不妨直说!” 李荣长叹口气,犹豫的说道:“这几天臣一直犹豫,此事该不该回禀殿下。今日殿下待臣如此亲厚,臣是不忍心瞒着殿下。” 太子听李荣说得郑重,不免收起笑容,沉声问道:“何事?但说无妨!” 李荣看了看四周,目光落在屋内几个内侍身上。 太子会意,伸手挥了挥,示意众内侍退下。 不一会儿,偌大的偏殿里只剩下太子与李荣两人。 李荣凑近太子,低声道:“不知太子可否听说安同郡主的事儿?” 太子一怔,随即惊诧道:“难道竟是这个不孝女惹出了什么祸事?” 李荣欲言又止,在太子的反复催促下,他将坊间关于安同郡主的诸多不堪流言一一告诉太子。 最后还道:“圣人身体微恙,京中权贵并不敢嬉戏宴饮,唯安同郡主府上歌舞升平,不管郡主有没有做那些不堪之事,只这一点,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也将影响殿下的名声。” “嘭!” 太子一掌打在小几上,震得几上的茶盏碰碰乱响。 他恨恨的说道:“该死的孽障,险些误了孤大事。” 李荣退后两步,俯身行礼,“臣不该非议宗室贵女,但事关殿下声誉,臣不得不说,还请殿下勿怪。” 太子摆摆手,他知道李荣的性子,也知道自家女儿的德行,虽然没有落实,但太子已经有七八分相信。 李荣又道:“殿下,前乱虽平,然大局未定,殿下切莫因为些许小事而误了全局呀。” 太子缓缓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次日,崔幼伯得到诏书,任命他为太子舍人,正六品上阶,比上个月的正六品下阶足足高升了两阶。 而另一边,安同郡主也得到皇后旨意,命她即日进宫,第二天,宫里便传出消息,安同郡主心忧圣人,为了帮祖父祈福,她自愿去感业寺带发修行…… ps:二合一,亲们晚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