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6 人情旧帐 (第2/2页)
竟然带着些笑。 却又像是当初那羞涩少年绝望的哭泣。 他仍然平静道: “确是如此。” “……” 她的手指尖,轻抚在盒面上仿自于宋画,凝视着面无表情的阿池, “我第一次去卖货时,被巡查的太宰府小旗武士发现,头上挨了两铁鞭子。伤重难行。不也是寮主你左等右等没等到我,让你的父母下山去通知了三郎,让他去寻我?三郎这才得到消息把我背回了驻马寺,才抢回了我一条命——” 他同样回视于她,‘唇’上的笑半丝也没有进到眼底,更显出了冷淡苍白,道: “我只当坊主你当年年纪太小,失血过多。所以把这些都忘记了。” 那次,也是他和三郎第一次的结识。 “怎么敢忘记……” 她缓缓在廊下站了起来,似乎已经不想再与他多言, “寮主如果后悔当初帮了我,我却忘恩负义没有援救寮主。寮主要怎么样叫我受苦,我都会接着的——” 姬墨在一边听得前因后果,把他们之间的事情猜出七八成。 如今见得她站起,他连忙上前,打算赶紧护着她离开这明显不怀好意的旧友。 他也总算明白,这些年她对三郎在坊外养‘私’兵的事不闻不问。完全成是因为,这些‘私’兵是这阿池在打理。 她刚走了两步,听到阿池沉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说着: “叫你受苦或是不受,其实也没什么两样。这十年你自己自讨的麻烦也够你受的了。我只愿看看。如今你那坊主之位,和你那宝贝弟弟非要舍一个时,你舍的到底是谁。” 说罢,他也跳下廊,也不和她再说,就大步出向了院‘门’。 六名库丁和小寺奴都听不到他们的对话,便也散了开,小寺奴连忙提灯上前要替他开‘门’。而他到了‘门’前,却又转头,道: “我也不想理睬你们姐弟的事情——听说你和虾夷人有了密约。如今也不需要三郎替你保护唐坊了。只不过,你在虾夷人海港里建的船,最近不是在和东海‘女’真人做生意?你既然信得过三郎,怎么又不把这样的大生意‘交’给他?三郎也就是好大喜功,在坊中坐不住的‘性’子,你让他领几条海船。难道还舍不得?” 她心中叹息,知道这才是他半路把她拦住。真正想和她说的话。 无论如何,三郎要支持平家就需要船。 而她的十条船。首先需要为了唐坊不保时,迁移坊民去台湾。 而后再在台湾中转,看大宋是不是足够安全。她是不是能找到足够的定居地和户籍,能让坊民们迁向明州、泉州等港口居住。 在此之前,她不能马上把船就让给三郎。 她走上一步,缓声解释着,道: “我……” “大宋小子有什么好?” 阿池毕竟是走近了一步,原本冷淡的眼神,在看着她的时候毕竟也有了一丝恨铁不成钢的不屑, “姓王的小子还没叫你吃够苦头?三年前,他派人回驻马寺查你的过往。我已经替你掩盖了。他不过就是听到了一些无凭无据的风声,就能甩了你娶大宋‘女’子。” 他冷笑着, “陈文昌难道会比他强多少?” 她瞅着阿池看了半晌,只到阿池被她看得不耐,皱起了眉头。 她笑了起来。 她在驻马寺里生活得并不容易。就算有空明庇护,管事僧官们却是要使唤她卖粮算帐。 说得上是与她朝夕相处。 年轻僧官看中她,用钱财引-‘诱’,要包-养她在寺外替他们生孩子的事情,从没有少过。 就算是她下山建了唐坊,回寺里租山林开田地,都要和管事僧打‘交’道。 寺里各种流言就更不要提了。 王世强却没有听到一丝风声。全是因为有阿池在寺里。 今晚能和阿池说到这些,就算是被楼府家将们抢先一步,拿走信箱。她也是不觉得后悔的。 只可惜,阿池和三郎一样,压根没想过回大宋。 “王世强不过是欺我远离大宋,而唐坊的生意必须和大宋往来,他不愁我会反脸为敌。” 她只能尽力解释着,让他明白她不把船‘交’给三郎的原因, “金国的东海‘女’真人向来有和海外诸国‘交’易的习惯。他们在辽东的产物、部族之间的生意关系,还有他们马场的卖价。这些,我都得等二郎从高丽回来才能清楚——” 她并不是没有为唐坊寻找将来的财路。 她也希望,三郎如果和养马的‘女’真人经常接触,他就能知道: 马战靠他一个人是绝不可能。 阿池眼神微闪,‘露’出“我早就知道你把季辰龙踢到高丽去读书绝没有好事”这类的神‘色’。Q ps:鞠躬感谢书友md12的评价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