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秦国_第八十五章 族刑秘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族刑秘杀 (第1/2页)

    赵丽姬被黑衣人劫走,嬴过奋不顾身追去营救,缭子百般阻拦却也无济于事,只能跟着他一同前往。

    就在嬴过和缭子刚刚离开石桥不久,一辆高蓬驷马轺车从赵国邯郸直奔魏国安邑,而后急匆匆赶赴函谷关,驱车中年人正是大商吕不韦,而轺车中站立着一位绰约挺拔,英姿飒爽的青年武士,腰佩长剑,目光坚毅,脸色凝重。

    行至函谷关,吕不韦交出通关文牒,随后两人进入秦国腹地。

    秦孝公的病情来得莫名其妙,先是发了两次高烧,太医只用了一次药,就突然间好转。帮助商君打理国政的太子嬴稷,着急得坐卧不安,昼夜守候在公父寝宫之外。秦孝公哭笑不得,痛声呵斥了嬴稷一顿,命他回太子府加紧熟悉国事,不要小儿女般矫情。就在最近这段时间,秦孝公已经从莹玉口气中隐隐约约感到商君有辞官归隐,急流勇退的意思。虽然他心中一万个不想放商鞅离开,但却不能不做万一的打算。

    太子嬴稷久居宫中,虽然一直跟着商君学习秦国变法和处理国政,却始终不成气候,做事优柔寡断,尽在一些小事上拘泥不清,秦孝公断然不敢此时将国家交到他手上,他还想再看看。

    谁知这才刚过去两三天,秦孝公突然又病倒在榻,浑身酸软,厌食厌水,身体时冷时热,此等状况令太医们把捉不透。

    上大夫景监闻讯入宫,恳请君上将商君从封地召回,秦孝公却并未答应,只是整日忙忙碌碌,丝毫不顾及身体,通宵达旦批阅各县奏报。

    这次,太子嬴稷没有哭泣着坚持守在公父病榻前,让秦孝公心里宽慰许多。

    上次公父的严厉训导,打消掉嬴稷残存的一丝脆弱,也抹去他久居宫中遇到事情时所产生的的惶惑与无所适从。嬴稷逐渐清醒明朗,他深深明白公父的意思,做人做事要以大局为重,要有自己的真见识;看别人脸色说话,揣摩别人心志行事,永远都没有出息!作为一国之君更当拥有自己的主见,时刻保持清醒和稳重,不然定会被权臣jianian佞所左右。他猛然间警悟,焦躁困顿感顿时消却。跟着商君长久的磨练,不正要证实自己是可以造就的明君么?位居太子惶惶十余年来,正事没做一件,兀自惴惴不安,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嬴稷回到府中,将自己关在书房,竟是半个月没有出门,奋然写出一卷《大秦永治》。

    翌日清晨,嬴稷进宫,他要郑重的向公父呈上自己独到的治秦理念。此刻他非常清楚,突然病倒的公父,最需要的不是榻前守侯,而是真实的看到自己的嫡子已经磨练成一个堪当大任的储君。

    进得宫来,嬴稷觉得气氛格外异常。侍女内侍,个个都是行色匆匆,来回奔忙于国君书房。数只大木箱被四五个內侍抬进房中,嬴稷不由加快脚步。先到公父书房看上一眼,却只见几个老太医神色郑重地聒噪争论,而公父却不在书房。随后嬴稷拿着竹简走进第二道门前,白发苍苍的黑伯静静的肃立着,眉头紧锁。

    嬴稷走近榻前,不禁心中一惊,正当盛年英华逼人的公父已经变得枯瘦羸弱,完全没有了昔日光彩!嬴稷心中一酸,低低叫了一声“公父”,泪水就已经溢满了眼眶。

    秦孝公从卧榻上坐起,微眯着眼打量了一圈嬴稷,看着他的目光有些微微吃力,指了指榻侧的座墩,并未开口说话。嬴稷双手捧上竹简,深深一躬:

    “孩儿近日梳理商君治国言论,得出一卷《大秦永治》,望公父批阅指正。”

    秦孝公伸手接过,依旧没有任何言语,但嘴角却挂着笑容。

    展开这卷用旧麻线串起来的竹简,嬴渠梁久久凝视,怦然间心动,缓缓闭上眼睛,任由丝丝细泪从眼窝里渗出。

    嬴稷递上来的竹简分为三类,一类是所经郡县的地形、人口、城堡、村庄的记载,一类是变法后民生民治状况的变化,一类是自己的思考心得。秦孝公将此卷竹简反反复复通读数遍,闭上眼睛后,脑海里就能浮现出那耐人寻味的篇章:

    商君之后,治秦不易。法度已立,邦国富强,秦风大变,公战大兴。

    然则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