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6章 谁算计了谁 (第1/2页)
十日眨眼即过。 这日早朝,刘庆特意提前出发,到宣政殿时候,还没几个人。他便是要看萧铭瑄从高处跌落。 或许是刘氏和萧氏本就不是一路;或许是这人甫一回京,便成为最受瞩目的少年;或许是御林军大比,被萧铭瑄狠狠杀了他的威风。 总之刘庆怎么看萧铭瑄怎么不顺眼。偏生萧铭瑄一路扶摇直上,军权握紧,成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公,娶得整个大唐的掌上明珠,孝期未满,又入兵部领尚书衔。 萧铭瑄不过比自己小七八岁,凭什么便有此锦绣前程?凭什么自己还要一步步苦熬,才是个四品的侍郎。 刘庆不服,亦和所有刘氏子弟一样,不满于李唐对刘氏的不公。他要的是先祖的荣耀重复,要的是自己能越过兄长刘庚,坐到更高的位置。 李迅对于刘庚不过是重用,却烦他那有些迂腐的人品。若刘氏压得中,刘庆便会成为刘氏新的主人。 他志得意满,迈进灯火通明的宣政殿。 三司负责兵部虚领军饷案的官员都已经到齐,关旭脚下放着两摞文书档案,想来是这些日子所发现的证据。他们几人按着李佑的吩咐,站在前面一言不发,只等开朝。其余各部当值官员也陆陆续续进来,见着这般景况,难免低声议论。 唐飞彦专门换值,今日早早赶至,进来看见这幅场景,也有点摸不着头脑。萧铭瑄闭门谢客,只有谢珏因案情求见才被迎入府中。他和魏灵运几次商议,只能得出且“按下再说”的办法来。 魏灵运看见他,招招手,示意他过去。 “今日这般架势,我却也瞧不清楚。”魏灵运压低声音道:“但塔坨荼不站任何一边,便是阿铭不落下风。” 唐飞彦眼睛一亮,“你如何得知?”他边说边打眼四处张望,而后心领神会:“又告假了?” 魏灵运点头道:“可不是?才递的牌子,说偶感风寒。他那身子骨,雪地里光膀子都没事人一般,会偶感风寒?” 唐飞彦顿时放了一半心,拿胳膊肘顶了顶魏灵运,看着还未合上的大门,“喏,阿铭来了。” 萧铭瑄披着玄色大氅,头戴貂帽,手里执着把竹骨绸伞,缓步走进殿内,收了绸伞递给一旁的小内监,和颜悦色说道了两句,从荷包摸出块碎银子给他打赏。 那小内监不过十五六岁模样,眉开眼笑接过伞,应下后转身出去。萧铭瑄这才往里走,瞧见魏灵运唐飞彦站在一处,干脆也凑过去,笑道:“巧啊,你们都在。” 唐飞彦盯着萧铭瑄,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许情绪,“不巧,我们特意今日赶着早朝的。” 魏灵运不似唐飞彦那般爱顶着上,略有焦急,沉声问道:“可有应对?” 萧铭瑄抿唇一笑:“无不妥当。” 魏灵运长舒口气,“这样我就放心了。” 话音放落,钟声响起。 百官自按位置站立,内监扯着嗓子呼喊,李佑也一身风雪,大步进来。 其余的事处理极快,几处官员升迁也没落入往日扯皮的过程。大家都等着三司会审的结果,等着这案子查透后,萧铭瑄会是何等结局。 李佑看了看百官,清清嗓子,“十日前,本宫有令,着三司调查审理兵部虚领军饷一案。十日之期限已到,刘牧,本宫问你,可有眉目?” 刘牧出列,躬身执礼,“回殿下,已有确凿证据,亦十分清晰。臣求殿下一道令,今日便捉此贼匪!” 李佑点头,“王将军何在?” 殿外一魁梧大汉快速进来,大声应道:“末将在!”如此气魄,自然是王老三。 “刘御史证据若确凿,当朝拿下贼匪。若有反抗,便请你麾下金吾卫拿了,锁入天牢!” “末将得令!” 李佑昨日有些风寒,挥挥手命内监送了把椅子放下,撩起袍角,歪在椅子上,说道:“刘御史,请吧。” “臣半月前,偶然得了一批书信。臣本不觉明厉,但细细观看,却是有人暗中吞没我大唐将士军饷的往来文书。臣私下查访几日,越查越心惊,因此才有十日前当庭上奏的事情。” “殿下英明,果断三司会审,共查此案。臣深知自己不过区区言官,若论调查审案,当以大理寺刑部居中。此案均由关侍郎、谢少卿审理。臣全程监察,确无徇私。” 谢珏知道到他出场,理了下衣袖,从容站定,执礼后侃侃而谈:“刘御史客气。”他从堆积的文书中取了一叠来,请内监呈给李佑,“此为兵部去年至今年的账目,臣已经查得仔细,明面上看只有些许小错,看似没什么问题。臣看了几日,摸不着头脑,因而请王少卿一起参详,才发现其中究竟有什么问题。” “而后臣又派人去西市,”谢珏略作解释,“西市沟通西域,那边的消息最是畅通,大到王公贵族各国趣闻,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