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谁算计了谁 (第2/2页)
到风吹草动各路商客,只要用心,都能找出蛛丝马迹。” “我们运气不差,很快便得到证据。此时关侍郎亦有所发现,我们几个争执一夜,却也和真相所距不远。”谢珏叹口气,“因而第二日,臣厚着脸皮造访雍和宫,和忠国公询问案情,求忠国公施以援手以防打草惊蛇。说了足足半日,此事大家都是知晓的。” “你废话这么多,萧铭瑄究竟该当何罪?”刘庆最按耐不住,喝道:“定是他新任尚书,便管不住自己,贪图那些不义之财。殿下,还请快快拿下此人,我兵部不要这等尚书!” 萧铭瑄不动声色,老神老在站着。他周身都在大氅里,显得有些瘦弱。貂帽下一张面孔,神态淡然,似乎根本没听到刘庆的言语。 谢珏悲悯地看了眼刘庆,对着李佑道:“当日刘御史凭着些许文书证据,认为兵部尚书忠国公萧铭瑄涉及此案,乃正常怀疑。如今证据确凿,虚领军饷、勾结马匪的,却是兵部左侍郎刘庆。自刘庆调入兵部,账目虽有刘庚负责,但各府军饷一事乃刘庆主管。” “你!”刘庆一愣,登时喝道:“你胡言乱语些什么!要增加募兵的分明是萧铭瑄!” 谢珏头也不回,执礼道:“刘庆与安西马匪往来书信,都在此中。他提前泄漏运粮军的行程,由马匪出面劫掠,再扮作普通商旅,自丝路入长安,从西市送进刘府。所有节点皆有证物证人,请殿下过目。” 他话音一若,关旭便和内监一起将备好的证据呈上,便是早先搁置在案上的那些足有一人高的文书。 “至于借募兵一事,虚领军饷,也确有其事。”谢珏侃侃而谈,“各府募兵的饷银,十份中抽一份,再发往各道。往年各道报募兵增减人数,也被刘庆将增数增加,减数减少,以冒领饷银,中饱私囊。” “所有证据皆由关侍郎、刘御史和微臣核查数次,人证亦由忠国公派人保护,便是刘庆不招,也足以定罪。”谢珏躬身垂首,朗声道:“臣等不辱使命,请殿下裁夺。” 发生如此巨大翻转,满朝俱静。李佑长叹口气,“刘庆,你有何话要说?” 刘庆脸色惨白,他如何也料不到会引火烧身,烧到他自己头上。想来如今情势逆转,便是刘氏想救他也难。 恍惚间他忽然想到,一开始这便是给他演的一场大戏,萧铭瑄不必下场,只在场边看了眼,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神思不在,自然没注意到刘庚跪在殿中,叩首道:“弟不教兄亦有过,臣不敢求殿下留情,但请殿下一同治罪!” 刘庚此言,便是认了刘庆有罪,点了刘氏全族施以压力,是行壮士断腕之举。 刘牧冷笑道:“你刘府便逃得过么?那些银子粮食可都是运进了你们刘府!” 刘庚还欲开口,上官元已然接着说道:“殿下,事情到如此田地,臣以为应加急禀告陛下。陛下圣裁,才能平息纷争。” 李迅不在,已然不可力挽狂澜,如今保住刘氏才是正经。奈何今日之事,李佑早已下定决心,不是他上官元能阻止了。 刘庆抬头,他本该最为激烈地反抗,如今却悄无声息。 李佑一改往日仁和,当朝喝道:“既证据确凿,又为何治不得罪?今日起,罢刘庚兵部侍郎,归家思过。罢刘庆兵部侍郎,压入大理寺,王将军派人看押。三司将此案给本宫查个干净,看看谁还在里面,浑水摸鱼!” “至于父皇那里,本宫自然会命人禀告,就不劳烦丞相了。” 上官元身上一抖,忽而反应过来,他本就是弄臣,还是快些归家飞鸽传书才是正理。 兵部虚领军饷一案终告一段落。刘氏牵连颇深,刘太爷还未下狱便一命呜呼。刘庚临危受命,成为新的家主,却也难再力挽狂澜。刘庆罪证确凿,李佑判了腰斩,只待年节后行刑。 兵部所有涉案人员均按罪问责,清洗之后,本四十六人的兵部,仅仅剩下七位。诺大的兵部少了这么多人,其余的还在等着看萧铭瑄撑不下去的笑话。没想到萧铭瑄点了那两个老实巴交的岑商、辛冒走马上任,成了新的侍郎,只几日功夫便理好积压半月的文书。 而后萧铭瑄奉命前往东宫,和李佑一起吃了顿饭。 李佑代表朝廷,为他所受的不公表示慰问,还赐了件孔雀翎斗篷,却是给李幼玮的。 第二日早朝李佑下令,从各处调了三十位官员入兵部,在长安的即刻走马上任,在外地的便只好等年节后了。 这其中便有四夷馆少卿唐飞彦,他的调令上特加一句,任兵部主事,专理账目。 唐飞彦本最头疼这些,正打算第二日去雍和宫理论,萧铭瑄李幼玮奉明皇旨意,一大早便离开长安,赶往华清宫去陪伴明皇。 唐飞彦坐在雍和宫外书房,蹭着香甜的茶叶,掐指一算,已经是宣帝三十三年腊月初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