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章 以退为进 (第2/2页)
:“你怎么起来了?冷不冷?”他总说不必这般唤他,可抱琴如何肯听?也只得由着她了。 抱琴已经显怀,柔柔笑道:“不冷,总觉得热呢。” 屋子里的陈设就和当初襄王府像极,但也有不同。 大书案上原本铺满的帖子被文书所替代,也多了些女儿家才会有的物事。因着抱琴有孕,香炉也被撤去。梅花香几上只放了一只梅瓶,立着李怀白日里折回的红梅。 李怀伏在抱琴隆起的肚腹边,耳朵里听着里面的动静,唇边含笑。 抱琴搭着他的耳朵,揉捏着李怀软趴趴的耳垂,“殿下觉得是儿子还是女儿?” “本想着,女儿最好。但到了如今,只希望这孩子平安康健,其余的都无所谓了。” 抱琴知晓他会如此回答,“我也和你一般想法。” 夫妻静默良久,抱琴叹道:“殿下,对不住了。你的那封信,我拦了下来。” 李怀一愣,忙抬起头,只见抱琴眼中带泪,淡笑道:“殿下可曾想过如今形势,稍微风吹草动,都将陷于困境。而这困境,是要人命的。” “我希望殿下和孩子都平安,什么身份地位,又能如何?”抱琴自己抹去眼泪道:“忠国公于我有大恩,难道殿下要我非但不报答,还要为他惹事么?” 那日抱琴早就将这些看开,名分地位又能如何?百年后地下的人都不在乎,又怕什么后世口舌? 李怀心中巨大的包袱落地,他抱着怀里的可人儿,叹道:“等将来大哥登基,我去求他,求他把我贬为庶民,咱们浪迹江湖,再不管这些是非,你说可好?” “到了那一日,抱琴便跟着你,你去哪里,我去哪里。咱们夫妻再不分离。” “这样最好不过啦。” 新年过去了,萧铭瑄李幼玮还在重明阁你侬我侬,长安国子监里钟声敲响,宣帝三十四年的春闱,即将拉开序幕。 房蔚故去,上官元不够资格,今年的主考官花落礼部尚书塔坨荼。这位胡人在长安几十载,若单论学识,也算当之无愧。 然而今年的科举主考官,明面上再如何,暗地里都是被太子和李迅盯紧了的。 塔坨荼看着国子监里明皇当年立下的孝经,想着大唐历代夺嫡的艰险,在心中暗讽,如此牌坊,立出不愧? 武举是御林军大统领尉迟安担任,考完文试后,便在太极宫中武试。文举比之艰难许多,明经科稍易,进士科则通过率极低,每次取士三甲不过四五十人。 这些考生里有勋贵中的庶子,想要借此博得功名,好获得家族支持的,也有寒门庶族,期望一朝鱼跃龙门,点石成金。 塔坨荼自己算得上寒门出身,凭着努力和不偏不党,还有那若有若无的运气,才一步步坐到二品大员。然而如今看着考场中这些考生,不由头痛。 此次不仅李迅递了条子,连往年绝不插手的李佑,也递了条子。不光如此,李佑还亲自在东宫设宴,提前宴请了尉迟安和塔坨荼,言语间倒含蓄,只说放榜之后,再和二位同饮庆贺。 庆贺什么? 塔坨荼自然明白,李佑言下之意,便是提点他,若在如此犹豫不决,李佑将来断然容忍不得他。礼部尚书也就是塔坨荼仕途的巅峰,不会再寸进半步。 然而扪心自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谁人不想?塔坨荼愈发踌躇不定,因着以他老辣的眼光,至今还看不出谁更占优。 至于明面上,又能如何? 看来陛下班师回朝,还得去忠国公府上走一遭。他回到椅子上坐定,大手抚过自己的络腮胡子,端起茶盏饮茶。 国子监开门这天,明皇的车辇驶入大明宫。而随行的各府人员,也在宫中宴饮后,离开紫宸殿。 方才回来没半个时辰,萧云匆匆从外院跑来,“老爷,礼部尚书塔坨荼大人递上帖子,人在外书房候着呢。” 萧铭瑄眉毛一挑,“这般心急?”他方才换过常服,因着在家并未戴冠,只用根银簪束发。 李幼玮走上前将荷包什么的给萧铭瑄系在腰间,“怕是你想要的来了,还不快去?” 萧铭瑄应了一声,“请他来延年殿吧,若真在外书房,平白让人说我孟浪。” 萧云哎了一声,去请人过来。侍画侍剑拿过斗篷,服侍了李幼玮穿好,知道自家主子有话要说,都假装不知,到门外候着。 “跟着母亲你就甭cao心,看看景就行。”萧铭瑄拢过李幼玮,啰嗦不停道:“替七哥和嫂子求张好护身符,也不知怀的是男是女。对了,回来的时候若得空,去把剑鞘和新打的枪取回来。” 李幼玮贴着萧铭瑄的脖颈,脸蛋微微蹭了两下,“晚上我就回来,你这般啰嗦,我干脆不要出门了。” 萧铭瑄吻了她的额头,“如若可以,当真不愿你离开我半分的。” 二人腻歪片刻,到底时辰不能耽搁,萧铭瑄送李幼玮从侧门拐上回廊,眼见身影再也瞧不见,才回身去往延年殿。 固城公主和亲土蕃,他和塔坨荼二人同行几个月,都看不透他。 如今此人前来,估计是挟着当年萧铭瑄私自回京的消息,来要他们的底牌。 若能用,则收归己方。若不能,萧铭瑄眸中寒光一闪,待跨进门槛,又是满面春光。 可不是?都二月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