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不盖主_第101章 自比孟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自比孟德 (第1/2页)

    虽是一同前往大明宫,萧铭瑄却不得不在丹凤门就和尚锦旭分开。

    临别之际,萧铭瑄拍着尚锦旭的脑袋,道:“你比我可强得多,我头一回进含元殿都十七岁,你才多大啊。”

    被萧铭瑄这么一取笑,尚锦旭顿时放松下来,“阿铭哥哥,那我岂不是比你强?”

    萧铭瑄一哂,“自然是咯。好了,时辰到了,快去吧。”

    尚锦旭应了一声,跑到接引贡士的内监处,验过身份,跟着队伍慢慢走进。他回头再看,萧铭瑄已然随着另一处队伍进宫。

    天色还未大亮,不远处的含元殿灯火通明,仿佛朝阳。

    尚锦旭是今次贡士里年纪最小的,他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好奇看了他几次,才开口道:“在下益州金安仁,小兄也是今次中举的?佩服佩服!”

    尚锦旭有些口干,又想起临行前尚锦旭的叮嘱,便按着礼节回礼,“忠国公府尚锦旭,侥幸得中,不敢不敢。”

    金安仁一愣,没想到自己和忠国公府的缘分这般好,随口一问都是沐公府的人,不由一笑,“国公和夫人可好?我一直想着去拜访,奈何考前着实没有时间。小兄莫怪,国公夫妻到益州的时候,我们便认识了。”

    此事早已传遍长安,尚锦旭一听就想起来这位是害得萧铭瑄差点被问罪的那位书生,就不想理他。他随意答了两句,借口宫中须安静,不再吭声。

    金安仁讨了没趣,眼见离含元殿越来越近,也收起嬉皮笑脸,庄重起来。

    门口碰见尉迟安,萧铭瑄自然躬身执礼,“大统领早,我和您真是无缘,当初在金吾卫时您在兵部,如今我在兵部,您却在御林军。”

    尉迟安对这个后生一向喜欢,大手一拍,“我记得当初御林军大比,你是夺魁了的。去年御林军大比,夺魁的是那姓王的,是你手下吧?”

    萧铭瑄还真不知晓此事,哈哈笑道:“三哥勇猛,我也不是对手,想必是和拓跋大哥手下过了几招,侥幸得胜吧?”

    尉迟安一笑,“可不是?”

    他二人说说笑笑,一起进了大殿,也不用避讳,同站在武官队首,低声说这些什么,眉开眼笑。

    未几,李迅上官员和各部文官入殿,不过点头致意,不做交谈。再过一会儿,塔坨荼衣带周正,从外入内。

    此时天色渐明,内监唱了一声,进士科的四十个贡士鱼贯入内,老老实实跟着内监站定,鸦雀无声。

    李佑手里还是拿着一卷纸,扶着玉跨带,走上御阶。等明皇端正坐好后,李佑最先,和百官诸位贡士,一起山呼万岁。

    宣帝三十四年仲春,恩科殿试正式开始了。

    对于萧铭瑄来说,这些程序实在无聊。他自打认字发蒙,四书是读过的,五经也背过,但都算得上陪着李怀胡闹着过的。

    唯独各类兵书对了萧铭瑄胃口,几乎从不离手。

    真如萧铭瑄对萧恒所言,若他去参加科举,便是秀才也得考上十几年。

    萧铭瑄站在最前,耳边尽是些经典论言,不时有怯生生的人答上几句。若是作诗他还能根据意境蒙上些,但引经据典,便大都听不太明白。

    萧铭瑄眼睛渐渐发酸,又不能真打哈欠,只能咬牙忍耐。不多时萧铭瑄眸子里便是一层水雾,让塔坨荼看到,还以为是被今科贡士的回答所感动的,心下好生佩服。

    也不怪塔坨荼会这般想,毕竟明皇问的,多为孝道。明皇面色和善,不时点头,看来都答得不错。

    这一问就将近一个半时辰,明皇清清喉咙,“自和土蕃签订国书后,两国交往密切。朕想问问你们,今后十年和土蕃应该如何处之?”

    金安仁一马当先道:“回陛下,学生以为如今土蕃归附,该多加教化,以圣贤文章熏陶,消磨其野心,图万世之平安。”

    “我大唐固城公主已然为土蕃赞普诞下麟儿,土蕃下一代赞普已经有我大唐血脉。大唐土蕃应永为秦晋之好,才能免去百姓因战事而造成的杀戮。”

    金安仁毕竟出身世家,谈吐间没有丝毫怯懦,又长得一副好皮囊。果真明皇好奇起来,低声问了问李佑,得知他是益州节度使家的公子,不由赞道:“你父亲教你教得很好呐!”

    金安仁一喜,忙伏地道:“陛下过誉,陛下乃千古明君,父亲常挂在嘴边。今日安仁得慕天颜,再无憾事!”

    “好一张巧嘴!起来吧。”明皇又和几个贡士问答几句,频频点头,但这些人大都觉得延续如今的形势便好,极少有思进取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