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_第五卷 血溅金銮殿 第一百一十八章 诏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血溅金銮殿 第一百一十八章 诏书 (第1/2页)

    第五卷血溅金銮殿第一百一十八章诏书

    明贤太妃,苏氏长房嫡‘女’,宝福公主驸马苏偃的亲姑姑。。。因宁安公主与赵婠不对盘的缘故,在赵婠幼时与之关系颇佳的明贤太妃如今站在了赵婠的对立面。

    纵然已经表明清平公主乃赵婠的亲生母亲,宁安公主与赵婠的关系也没有半分冰解的迹象。只能说这两个人天生八字不和,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也不能就此断定明贤太妃支持端贤王继承大统,在此之前,她倾向于同样母族出于苏氏的彦亲王。可惜,彦亲王母子扶不起,明贤太妃在彦亲王被‘逼’出恒京、前苏皇贵妃**被打入冷宫之后,越发的不理这些你争我夺的烦恼事。朝堂内外都暗赞明贤太妃是后、宫中一等一的聪明人。

    即便明贤太妃淡出人们的眼帘许久,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位苏家的嫡‘女’在先帝朝时是如何权倾后、宫,深得先帝厚爱孚重的。她的年纪与清平公主差不多,行事待人的方法态度却比高傲冷漠的清平公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分明是后来居上的宫中新贵,明贤太妃却愣是与比自己年长十几、二十岁的几位嫔妃相处得有如亲姐妹一般。在她之后进宫的先帝新宠,她也能公正平和地对待。她当年受封“贤妃”,的确实至名归。

    有人曾说过,如果先帝不是去世得如此突兀,假以时日,明贤太妃封后的可能‘性’极大。

    因而,当明贤太妃口口声声手中握有先帝留下的遗诏,在场很多人信超过了疑。当年的苏贤妃已经不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却是先帝在整座后、宫里最信任的人。这与她是清平公主的知‘交’好友,又是宁安公主的亲娘也有很大关系。既然清平公主手里有先帝‘交’托的监国令牌,明贤太妃又为何不能保有先帝的遗诏?

    百官猜测的重点并不在于这张遗诏的真假,而是遗诏的内容。方才明贤太妃说,先帝有诏,嬴昭不得为储君。难道说先帝早在十几年以前就料到了今日之事,才写下此诏?

    这很让人怀疑。尤其是紧随着明贤太妃出现的还有在整个册封典礼之上一直未曾到场的端贤王,哪怕是中立方的大臣们都情不自禁在心里犯嘀咕。有遗诏也许是真,但此时这张遗诏是否就是先帝当年留下的,却尚待核证。

    很多人闹不明白。在端贤方明明已经掌控了朝堂的情况下,他们为何要闹出这么件封太子、又当场反悔的事情?早在朝堂之上宣布此诏书,说先帝不让嬴昭继承江山不就完了?这是作的哪‘门’子妖?

    见自己的亲姑姑给了翌德府圈中人如此响亮的一记耳光,苏偃紧紧地拧着眉,站出来问道:“敢问太妃娘娘,此诏为先帝何时所留?”

    明贤太妃平静地看向侄儿,答道:“宏武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众人回想罢大惊,宏武二十四年五月就是雍山猎场先帝被刺之前的那个月。怎么先帝会在那时恰恰好地留下了一封诏书‘交’给明贤太妃?这说明了什么?

    明贤太妃环视四周,清声喝道:“百官还不跪迎先帝遗诏?”说罢,她徐徐展开明黄‘色’外皮的诏书,见百官忙不迭下跪,面前已是黑压压一片人头,自己身旁再没有一个站着的人,缓缓念起了诏书内容。

    人们听了好半天,终于等到了最重要的话:“朕赐赵婠免死金牌,无论日后她扶持何人为储,皆不予立另,太子妾岳氏来历不明,疑为亡越孽种。赵奚侦办此事失察,何故?朕怜太子与岳氏情深,又观其品德温良,故不予打杀。然其子绝不可立为储”

    顿了顿,明贤太妃面容中有了勉强,只因接下来的内容实为她不愿意将此诏大白于天下的原因,她蓦然低了声音道:“朕百年之后,太子继位。应遣钱氏与定王回归封地,余者有子妃嫔皆居于其子府第;有‘女’妃嫔可在其‘女’婚后居于府中,亦可由内廷司建宫外别院另居;无子无‘女’妃嫔于宫中颐养天年。贤妃苏氏居于宫中,百年之后葬于朕侧,封后。”

    明贤太妃心中悲凉,从明黄‘色’诏书上移转目光,拖长声音道:“钦……此。”

    先帝将这道诏书‘交’给她时说的明白,苏家要想继续在新帝时保有隆恩荣宠,要么苏家成为权倾朝野、可左右皇帝思想的权臣,要么‘激’流勇退、明哲保身。那时的苏贤妃能说什么?总不能说要苏家成为权臣吧?自然只有‘激’流勇退这一条路可选。

    那时,赵奚为苏偃的师父,赵婠与苏贤妃在众妃嫔中的关系也称得上最好。苏家又有太子良娣苏氏,有皇长孙嬴晔,还有数位朝中高官,可以说苏家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