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持盈 (第2/2页)
就是及笄礼最重要的部分——“笄字”。如同男子在加冠礼后被长辈赐字,女子及笄后便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字。而这,几乎是贵族女子的专利。甚至有很多女子终此一都没有过“字”。 望着李元,太平微笑,朗声道:“礼仪既备,令月吉,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持盈’甫。”说完这一句,她却又压低了声音低声道:“元元,你自己取的字应是满意的吧” 李元抿唇浅笑,只沉声答:“持盈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是,持盈这个字,是她为自己取的,借由姑母之口喧示众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退,天之道也。”。她的字,取于。用意却是为了提醒自己眼前一切是如何得来,切不可再贪得更多。 深深拜下,李元嘴边笑意未敛,却突听得堂下喧哗大起。 堂中众人闻声侧目,就连一直温然微笑,显得温善儒雅的李旦也皱起眉来。 转目看去,却是王英带着一个内侍匆匆赶入。奔到中,还未及细看在场都是什么人,已经大叫:“大王,事不……” 还不等他叫出,王英已经一手肘捅在那内侍背上。脸上带着笑上前低声道:“大王,奴婢有事禀告。” 李旦何等聪敏,见了王英这样行事,再看那并不似他府中的内侍,人已经立刻站起来,笑着拱手谢罪,又以目示意太平转他一起。豆卢氏眼见李旦起,忙也笑着起,却是满面笑容的招呼盯着李旦背影的宾客,好似刚才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事似了。 只是豆卢氏虽然装得风轻云淡,可在场的贵妇也都不是吃素的,一面寒喧,一面却旁敲侧击,一门心思地想要打探出些消息来。 原来还是主角,已改名作李持盈的李元却是被冷落在旁。 李持盈倒也不恼,只是拉了李仪快步走出,使了紫烟去探听究竟发生何事。又随口问候在堂下的内侍们,原来一直在外的李隆基等人都去了哪里。明明刚才她换衣入时还曾见到他们,怎么现在都不知踪影,就连三郎哥哥的新婚妻子王慧君也不知去了哪里。 心中奇怪,她硬拖着李仪顺着内侍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走不得多时,就在内宅一片竹林后远远望见了李隆基等人。大声唤了一声,在大步上前,看清李隆基深沉的面色时,她微微一惊。 “三郎哥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她惊叫一声,目光已经转向薛崇简。见他与诸人同样面色深沉,似感慨又似哀伤,不心中更觉奇怪。 “元元,不、持盈,”王慧君拉住她,黯然道:“武皇已经大行了……” 脑子一乱,李持盈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只觉得脑子里乱糟糟的,心里有些发空。 怎么就会大行了呢?在迁都回长安时,武皇并没有随之返京,而是独自一人留在了洛阳。可,也不过数月,怎么可能竟然大行了呢? 不自觉地咽了下口水,她有些茫然地望着诸位兄长:“现在,要怎么办?”说不清楚,心中翻腾着的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个她畏惧、怨恨又敬佩、崇拜着的女人就这样去了。似乎是突然,却又似乎是注定…… 想起那次的探望,想起她星星点点的白发,想起她隐隐的不甘,又觉得,或许,这样更好…… 太过惶惑,她问得唐突,诸人转目看她,却都没有说话。反是王慧君伸手拉住她,“现在先去换下这礼服。你们也是,都去换了素色衣服,候着。” 李持盈低下头望着上朱红色的礼服,点头,可动作却仍是缓慢。甚至还是靠王慧君拖着她才走得快了些。 被王慧君拖着跑了两步,她又忍不住茫然问道:“嫂嫂,武皇、不,皇祖母是真的去了?” 王慧君回头望她,眼神很是镇定。事实上,在刚才那一群人中,她或许是唯一一个保持冷静头脑的人了。此刻看着李持盈茫然的神色,和后面有些无措的李仪。她忍不住喝道:“你们冷静些就算是再伤心,可这种时候绝不能让人抓住把柄了。” 吃她一喝,李持盈也渐渐冷静下来。垂下眼帘,她涩声低喃:“其实,我也知道是真的,可是,总觉得……似乎皇祖母不是这么轻易就走了的人似的……她,可是那个曾经象神祗一样宠罩着这片神洲大地的人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