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冠_第二十章 惜取眼前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惜取眼前人 (第2/2页)

而不语。

    其实,王维并不如他所说那般真的嫉妒李白。虽然李白的诗风多变,才华横溢,可王维最喜的却是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比李持盈还要大上几岁,沉稳淡泊。诗中流露出的那份怀,令王维引为知己。

    虽然未曾深交,可李持盈也深觉这风神清俊的中年男人是个翩翩君子。原本还有意向皇帝举荐,却不想在这之前却出了岔子。

    那一,李持盈外出赴宴。却不想李隆基竟然微服出游来到玉真观中。

    正在观中做客的孟浩然在王维举荐下面见圣人,却偏偏在心惶意乱下做了一首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的诗。

    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孟浩然彻底断绝了通天之路。李持盈回到玉真观后,将那首诗反复沉吟,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她不是为孟浩然而叹,却是为了她那三郎哥哥叹息:“若是在二十年前,三郎哥哥断不会如此反应的……王郎,你做言官,虽然有职责所在之时,可也千万要谨慎行事。哪怕是有些事……切莫强出头啊”

    做皇帝久了,便再不象当年一般清明。古往今来,三郎哥哥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可是,不管怎样,却只有他一个,是她的嫡亲兄长。

    李持盈也曾隐晦地进言,可三郎哥哥却只是笑而不语。宫中欢歌舞乐,仍是如旧。有唐以来,后宫粉黛,胭脂水粉钱,用得最多的便是这几年。在骊山上,旧的温汤宫也已修茸一新。年年冬,备携后宫佳丽、文武百官往骊山洗沐。而在长安城中,斗鸡儿、梨园伎比之官员还要张狂……

    举目而望,长安城繁华似锦,比之过往,更昌盛数倍。可暗地里,却暗潮汹涌,令人惶惑……

    开元二十三年,武氏所出的寿王李帽年方十八岁。虽然自小养在宪王府中,可李帽所受宠,却远盛其他兄弟。就连现在的太子李瑛也不及他得宠。

    为了给独子选妃,武惠妃竟如同宫中大选一般,嘱各郡报上当地出名的淑女美人。最终,才为李帽选定了杨氏玉环为妃。这杨玉环,年方十七,原是当年武氏之女咸宜公主出嫁时的宾客,与咸宜驸马杨洄有些亲戚关系。此时,亲上加亲,更是一大喜事。

    婚礼当,李持盈欣然赴宴,才第一次见到这个让武氏与三郎哥哥同时称赞有加的侄媳妇。

    这杨氏,生得的确美艳,眉眼间竟有几分当年安乐公主的模样。可让三郎哥哥大赞的却不是杨玉环的美丽,而是她一的舞技以及出众的琵琶。

    “元元,可觉你这侄媳的技艺并不亚于你?”李隆基笑着转目相问,忽又道:“可惜,你怎样也不肯再弹琵琶。”

    李持盈淡淡一笑,目光望向那杨玉环。虽然也觉此女美艳多艺,却到底仍是偏心:“不如亨儿媳妇韦氏。”

    李亨虽然早在王皇后死去的第二个天,就搬出了宫中,与几兄弟一起居于李隆基特设的“十王宅”中。可是这些年来,却仍一直与李持盈来往密切,甚至比宫中的生母杨氏还要亲密。也正因为这样,李持盈才处处毫不掩饰她与李亨的亲近,常常当着李隆基的面赞上几句。

    左右,人人都知道她最喜欢这个侄儿,她若藏着掖着,反倒惹人疑心了。

    李隆基闻言,只是笑。武贞儿却是直接冷哼出声。李持盈听见,却越发笑得灿烂。虽然武贞儿现在一人独大,可总也有不怕她的人。而且,她可不是后宫中人,便是武贞儿想耍什么手段,她又有何惧。

    可是等到了第二年,李持盈便不得不改变了看法。虽然长居后宫,可武贞儿的影响力却的的确确早已伸延至宫外。而且,不仅仅是借着裙带关系提拔几个心腹那么简单。

    说什么,李持盈也不相信左相张九龄被罢相,与武贞儿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真没关系,绝不可能在数后就由李林甫接任了左相之位。

    心中惊悸,却也在暗中醒觉。左相之重,足以搅乱朝政。李持盈不相信,这突然而至的权力更替竟没有半分谋。

    可是,开元二十四年,虽然局势不甚稳定。武氏之婿杨洄,更是频频向皇帝密告,言说当今太子李瑛常与人密议武氏之非,对圣人不满云云。可到底,这些事还是被压了下去。

    开元二十四年,就在这样隐隐的暗潮汹涌中静静度过,直到二十五年那个震惊长安乃至整个大唐的惨剧来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