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身似柳绵向碧空 (第1/2页)
元鼎二年(前115),按照历史所载,刘彻在这一年下令造柏梁台。台高二十米,以柏树做栋梁,台上用铜做柱子,高三十多丈,铜柱顶上树一“仙人掌”,上托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按方士所说,以盘中的露水和玉古的粉末调和,就成玉露,经常喝玉露。人可以长生不老。自 阿娇听了以后就开始不安起来,一想到王充和刘据的事,心中开始为刘玄感到不安,虽然刘玄如今才四岁,被人照顾得极好,虽然不能说这完全不知道宫廷险恶,却也是个天真浪漫,心地澄澈的孩子。阿娇担心,将来刘玄会上演刘据的悲剧,更加上忧心忡忡。 刘岳知道阿娇的担心后,淡淡地笑了笑,转过身去就着手布置一切。既然刘彻最信的莫过于天神,他自有办法让柏梁台建不成,也自然办法让栾大、王充无法登上历史的舞台。 帮助夏峙渊的时候,之所以事情会败露,无非是因为时间太短,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痕迹一一扫去,这一回,刘岳会小心翼翼,因为刘玄更是因为阿娇,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刘彻,刘岳不希望临了还让自己和刘彻之前产生任何的不愉快。 于是,柏梁台尚在挖地基的阶段时,就从柏梁台的地面以下,挖出了一块白玉仙人碑,一笔一画出神入化,让人惊诧不能自已。 上面写一行镶金大字“天授人以命,原有定数,欲求长生,而劳民伤财,逆天背地。” 这回刘岳是彻底把自己择干净了,从头到尾这件事他知道,却从来没有参与,只是善加引导罢了,就算要查,查到最后了查不出他来。 刘彻看着那块白玉仙人碑良久,喃喃说了一句:“朕是天子,亦不能脱于万民之上么?” 刘岳当时就没忍住,一句话冲口而出:“上天让父皇为天子,已于万民之上,天不见完人,完人不见容于天下。” 刘彻听着这句话,想了想,回头看着刘岳,眼神里有很深的疑问,但已经细细查过,任何一条线索都倾向于天命,而非人为。 这一事才方才平息没有多久,义纵向武帝推荐方士栾大。说栾大与方士李少翁同师,外面传言李少翁曾经深得武帝宠信,后被杀,武帝甚为后悔。所以义纵得栾大后心中十分高兴,立刻生出了把他送到帝王身边的念头。 栾大曾事奉胶东王,长相魁梧、英俊,希望说大话,吹起牛来那就一个没边没谱。他曾经自称在海中曾遇安期生,可以点铜生金;黄河缺口可以堵住;长生不老药可觅,神仙可致。 刘彻开始听义纵说栾大时,兴致还不错,但一听说认纵提起李少翁,脸色立马就暗了下来。他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从地里挖出的那块石碑,上面写着的那句“陈氏,上盅于天,当诛。”刘彻至今都还清清楚楚,这块石碑曾经带来的麻烦刘彻更是忘不了。 如果不提起李少翁,刘彻说不定就留下栾大了,但一提起李少翁,刘彻看向栾大的眼神就变得凌厉起来。一句冷冷地话,立刻让这两个做着富贵梦的人,像是掉进了千尺寒潭里:“李少翁,上谄皇后,下欺万民,你既然是他的师兄,也跟着一起去修仙问道吧。” 刘岳在一旁看着,心里暗暗高兴,幸亏有李少翁的前车之鉴,要不然这个栾大还不知道要他费多少心思。却没想到,当初李少翁的事,全是阿娇一手主导。 栾大这一落罪,刘岳就开始想起另一件事,好像这个栾大曾经娶了卫长公主。对于卫氏一族,刘岳没有任何好感,这个卫长公主也在其中,她能够脱于栾大之手,完全是个意外。那个低眉柔眼的卫长公主,心地也未必就是那么温和… 九月,刘彻记起张骞曾经说过,大宛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稻、麦、葡萄、苜蓿,尤以汗血马著称。刘彻现在所求的,无非就是长生不老和江山天下,当然很渴望得到汗血马,于是下令让使者带着厚礼出使大宛,以求换取汗血马。 马的战争…刘岳在心里笑了笑,在刘彻送别使臣的时候,悄然地向阿娇告别,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六年的皇宫,却发现竟然还不能称其为家,苦涩的感觉涌上心头。 船已经在这些年一点点造好,虽然刘岳不擅长这些,但汉朝自有能人巧匠,造出了一艘足以抵挡巨风大浪的大船,结实的程度可以和现代军舰相媲美,厚实的木料,密密地刷上了几十遍桐油,刘岳有理由相信他能平安无虞得到达任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