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衍散篇_谪仙人 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谪仙人 新 (第2/7页)

轻轻拍打了一下他,笑骂道,“好了,你们先忙你们自己的事情吧!以后有机会,到我家里聚聚!”

    “那好,客哥保重!!”张君辰、孔傅英抱拳告辞,顺带拉上闲逛的许越,一起离开。

    抱拳辞了三人,站在原地望着远去的背影,李客莫名地感伤,“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聚!!唉~”

    不知何时,傍晚的天空,静静地下起了片片雪花,李客伸手接过雪花,手心一凉,雪花化作流水,从指缝间淌落,坠入尘埃。

    悠扬轻吟:时雪连城薄石屋,残暮辞友驼铃孤。履沙相如无所去,一字清心在飞鹜。

    (四)

    春复夏莽,秋收冬藏。

    六年后,剑南蜀地。

    新芽勃发,翠绿成荫,淅淅沥沥,春雨如苏。

    “有名,万物之母、、、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至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朗朗书声,由远及近,一个大约四五岁左右年幼孩童,慢步庭院,负手握书,徐徐而诵。

    和风徐徐,暖阳煦煦,翠绿叶儿映衬着白色小花,随着风,轻轻摇曳身姿。李客此时也坐在庭院一角,夫人伴随左右,品茗赏景,“自神龙初年,从边城来蜀地,回复本姓,已经六年了!不知君辰他们现在如何、、、”

    夫人季氏见老爷思绪飘远,想想孩子取名之事,便打断李客思绪问道:“老爷,现如今阿郎已经六岁有余,尚未取名,不知有何思虑?”

    “额~阿郎四岁始读书,如今微名显薄,不如考校他一番,再做定夺,如何?”回过神,李客略微思索,顺而言之。

    “如何考校?”季氏问道。

    李客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心头一动,道:“便试阿郎作诗之能,如何?”

    季氏闻言点头赞同,李客便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李客递过一个眼色,季氏会意,略一思索,沉吟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那年幼孩童正诵读之中,忽闻李客与季氏作诗,见二人合诗作,成三阙一,知是父母想让自己对出最后一句,便停下诵读,依着院墙缓步而行,行至一李树下,望见李树白花正茂,微一思索,开口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话音刚落,诗句之中的白之一字却是触动李客。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这意境不错,李客灵机一动,便开口道:“阿郎,为父今天考校作诗,便是为尔取名,一字记之曰,白。你觉得如何?”

    夫人季氏闻言,心中一动,插话道:“老爷,古人三月为名,二十而冠字。惊姜之夕,为妻忽见金星入梦,阿郎始降。不若取所象,一日为之冠以名字,以合李树高洁,应长庚吉祥?”

    “好,阿郎,你觉着如何?”李客听闻季氏所言,便觉豁然,笑着问孩童道。

    那年幼孩童站在不远处,慢步踱近,自若淡然道:“但听父亲所言。”

    “阿郎,那今后,你便名白,表字太白。我李氏有幸哉!!哈哈~~快哉,自去,自去~”李客欣然名之,心中大感通达,便径自起身,大笑着,离开庭院。

    唐左遗录异志载,神龙年间,剑南蜀地,有莲华降世,紫气氤氲。有子生焉,其父指天枝以复其姓,其母梦长庚而告祥,感李花高洁,咸取所象,定之名字,故,名白,字太白。

    (五)

    清溪小筑漏云帘,桃花老树探河巅。

    遥遥犬吠山深处,落落松涛醉禾前。

    戴天山,草舍前。

    一方平地,青草纷飞,尘埃溅起。

    素衣青带,李白舞剑,束着的袍袖上下翻动,呼呼作响。

    起手探月,回环倒转,剑玥倒持翻手,又是一阵连绵不绝的回龙逆剑,刺破空气带着嘶嘶轻鸣,短穗律风而随,微移身形,挪步三分,左右反弓倒转琵琶,剑尖微弹,铮~颤动着尖音,中指轻弹破路,触地返折,划破地面,掠气四射,砂石顿起,尘埃漫布,步履似缓实急,身形微动,渐渐地,速度越来越快,只见漫天剑影,剑光四溢,随着时间流逝,轻忽飘渺之声渐起,那剑鸣传出,只闻呼啸不露剑形,李白身在其中,瞳影飘忽不见人身,风,渐起肆虐,荡开层层云雾。

    又是一声剑鸣,铮~风停云住,李白持剑指天,凝气定息,少顷,还剑入鞘。

    移步行过平地,李白挥起衣袖,额首拭汗,轻吐浊气。

    “想那先贤,无中生有,开创道儒释墨名、阴阳纵横法、兵医农杂史、小说等诸子百家,不一而足,何等艰难!何由壮哉!何等感慨!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仅此四字,竟言尽万事万物,言尽那无穷之语,何等智慧!”草舍前石墩上,一卷被风吹乱书页的书目——道德经,李白背身望着苍山深处,感受一番剑舞之后的山峦气势,霞雾萦绕,碧翠叠峦,如此山川景致,思绪飘扬,自言道。

    李白十岁慕太史公书所述而学剑,兼习东西,博采众长,略有小成。自前年,束冠在馆读书月余,李白觉着甚为不便,于是禀明父母之后,便独自仗剑在戴天山结庐自习,至今两年有余。

    出神片刻,李白转身拾起书卷,轻轻一抛,当啷一声,书卷跌落窗边一木架上,木架颤动撞击挂着的竹筒,发出清脆的响声。探手自窗边取过一张古朴棕褐的九弦琴,端放屋外木台上,继而盘坐,闭目养神,轻抚古琴,按定。

    琴音渐起:清风徐送,溪水潺潺,松柏相映,青竹曳影;旷野和风,绿浪丛丛,白鸟扑棱其间,偶有雀鸣婉转其中;风渐起,碎叶飘旋,蜿蜒舞动,换若苍翠点缀,跃动着精灵透明的羽翼,缈缈远去;一池净水,红枫飘落,荡漾涓涓涟漪,顽石入水,推散浮萍枯叶,激渐起水花,滴滴透亮无暇,如珠如玉,脆沁人心;那风,席卷而来,飘忽而去,翻滚着欢乐的琼液玉浆,一时间喷薄而出,冲刷那明亮的金黄,云层呼应着翻滚流动,雾气随着风上下腾挪,流岚如苏。

    音销琴定,人初立。

    掸去衣袍上微微尘埃,李白闭目而立,满面春风,容颜光辉,回味悠远意境,笑道:“词不达意哉,奈若何?!呵呵~”

    回身整理东西,正打算离开此处远游,忽忆起曾经听闻,此山中有道隐居,李白沉吟片刻,自言道:“有且游也,不若寻隐尔!”不着他物,仅长剑随身,便径自往深林中去。

    一路桃花烂漫,青翠交错,偶然间山中野鹿探头而过,空旷山野,虽无丝竹管弦之乐,嘈杂的鸟雀虫鸣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行走山路间,寻得清澈溪水渴饮一番,不经意看见悬壁山峭立的松柏,迎风傲立,不时摇曳枝头,换若向深山旅者热情问候。

    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