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衍散篇_谪仙人 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谪仙人 新 (第3/7页)

山越岭,孤单一人行走山林之间,有绿竹作伴,青霭相随,举手投足间,猛然若仙人,腾云驾雾。

    “山是好山,水也是好水,就是路难走了点,兜兜转转,至今未见人影。走兽飞鸟见了不少,倒是隐者不知何处可寻?!可惜~”李白入山半天,踏青观景寻隐者,可惜,费了老大劲儿还是没找到所谓的隐居道人,由是坐下歇息叹道。

    歇息不过半刻,李白扶剑起身,缓步向山巅攀行,越近山巅,山风愈大,有轰鸣声隐隐传入耳中,定睛一望,飞瀑落于九天之上,纵横山峦间。

    忽如一瞬,眨眼间已到山巅,山顶极目远眺,探身一览,望见此间景象,心中不由喜悦,纵情挥剑,舞动镌刻,“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闲倚两三松。”

    寻隐不遇,虽有遗憾,但景致怡人,也不失情趣。松涛雾绕,残阳如注,霞光四溢,李白拄剑凝立,遥望云海,心随云涛起伏。

    人立山巅,待此间风起,迎面狂风呼啸,浸入云雾中,神情自若,恍自无闻,悠哉悠然,凌虚御风,衣袍鼓荡,素衣飘带,束发散飞,如沐苍茫,仿若遁天之景!

    唐左遗录太白散篇载,白隐苍山,尝舞之以青萍,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试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飡紫霞,荫青松,乘鸾鹤,驾虬龙。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飘飘而欲仙人之象也。

    (六)

    蜀中剑阁。

    峥嵘而崔嵬。

    松垂悬崖,壁立千仞,流水湍急,千回百折。

    高峰直插云际,隐约其间,瀑布飞流直下,雷鸣阵阵,烟雾袅袅。

    “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白衣御风,长剑持穗,一俊秀青年朗声应和,观其人,天为容,道为貌,剑眉入鬓,侠气自任,双目摘星,凛锐非常。

    当此时,白鹭飞越山峦,云霞萦绕,飘然若仙境,层岭叠嶂中,鸟鸣猿啸回荡其间。山峦之间,被靑戴翠,缭绕着的云雾袅袅升腾,窄窄的石道攀绕,隐约人影在巍峨山川中摇曳着。险峰绝壁之下,江流湍急奔腾,自缈远而来,脉络支流偶然相会,相互激荡着汹涌冲击,一卷卷漩涡摇摆着随波逐流而去。

    李白清啸,陶醉于一派翠云险峰奇景之中,不禁叹道:“‘六龙回日,猿猱攀川’之景!山河自然,果真鬼斧神工!”

    言罢,李白欲起步登古蜀栈道,身畔一青衣少年闻言见状,急忙扯了把李白衣袖,道:“公子,自离家半月有余,老爷夫人那边可要担心了,不如回去告声平安,再行游此地?”

    李白闻言一愣,顿而笑道:“任之,不是我说你,刚出来的时候就已唠叨着要回去,半月过去了,都不知已听了几回!父亲、母亲那儿,我都已留信告知,勿用担心!”

    那青衣少年便是任之,姓李名由字任之,李白家中书童,是一年之前应李客命令到戴天山草庐跟随李白的。

    李由闻言不禁犹豫,他可是知晓自家公子,经常是游玩不知节制,但求自在,正要继续劝说,李白便打断话音。

    “不过是读书累了,出来散心罢了,游完此地便回戴天山!”李白见李由犹豫神色,便知其仍旧想要劝说自己,呵然笑着说道,言罢,也不理李由便自登蜀道远去。

    “唉~早知道会这样!!”李由望着李白那一身白衣飘然而远的背影,不禁感叹一声,便追赶上去。

    云雾迷蒙,青色石阶微微湿润,栈道立于山壁石间,山峰半腰层云掩蔽,青翠树木拔天而起,蜿蜒行走在百折山道,愈往深处云雾愈密,胧胧而布,不见天日。

    一路上,有商旅百姓缓缓攀壁而行,因天阴雾气重,石阶被露水打湿不易行走,这路上的行人倒不似李白那般自在行来,步履轻松,视栈道浅滑如无物。

    那些缓缓行走其间的路人,见李白步履轻然,恍若不见石阶滑湿之象,不禁佩服年轻人胆大,偶然间一撇李白容貌,却被其隐隐之间显露的气质所吸引,配合其行,感受李白与众不同的气息,白衣御风,轻纵翩然,自然洒脱。

    遇见如此超凡脱俗之人,行人、游客尚未从感慨中醒觉,便闻激荡胸怀之诗歌,唱响栈道崖壁之间。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见如此山川景致,古蜀栈道险绝,行人三五成群攀壁而走,遂感慨纵情抒发,抚膺而坐,吟出此诗。

    回荡声,声声如缕不绝于耳,激扬之情释于胸中,如钟磬响彻,豁然开朗。

    倾而,李白不由停顿,起身慨然叹息,望着大江涛涛而去,“可惜,如此河山~合时而作,竟无一丝不干时之意、、半篇而已,竟至于斯,唉~罢了!任之,回去罢!”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由看着折身回返的李白,不由又是一愣,暗道,“这又是怎么了?!公子的思绪,越发难以捉摸了!不过还好,还好,回去就好!”

    有道是,蜀中行游踏歌语,剑南隐居读书声。太白鸟道蜿蜒行,剑阁峥嵘诗未成。

    (七)

    剑南蜀地,任城。

    繁华街市,热闹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听说了没?任城李客的儿子李白又有新作传出!听说,叫蜀道难来着!!”客栈伙计伺候着客人,顺便说道。

    近几年,李白行游周边郡县,每有诗作传出,便引得周遭争相传诵,加之诗篇挥毫磅礴之气势,即便一般平头百姓也能体会其中一二,当地少有能及,故声名大显。

    “是啊,蜀道难,谁不知道蜀道难行啊?!那小子也不过重复古人之作罢了!”一旁客商闻言,不由笑道。

    看这客商行头,估计才从中原来到蜀地,是以尚未知晓李白才名,毕竟李白近几年才在蜀地一带声名渐长,外地人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

    这不,当地人可就不赞同了,另一桌的客人便插话道,“嘿~人家李白的蜀道难可不同于一般,仅仅开头就与众不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气势就是不同凡响,你又怎么能体会?”

    毕竟要与人争论,不知己知彼,又怎能百战百胜?在这一句话的功夫,那外地客商便从伙计那儿略微打听一下李白这么一号人物,也知道了那半篇蜀道难,顿时也不敢低估对方诗才,但又顾忌自家面子,便语气缓和一下,略带轻视道:“不用这么高赞!听说这诗作都没有完成,只能算得上残次品罢了!”

    “倘若诗才如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