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如见鬼魅/天作之合的札记 (第1/2页)
第三天,即2036年2月11日,丁宇宁带着丁悠书来到自己家中看望父亲,丁坚丫不知如何,恢复了齐整的气息,略施粉妆,全然不象是个被暴打过的人。临近春节了,李力钊就这么僵躺着,还是没有醒过来,丁坚丫却说他睡着了,家子里丝毫没有欢喜的气息。丁坚丫下厨做了便饭,三人一起吃了,丁坚丫动作僵硬缓慢,烧出的几道菜全然无味。饭后丁宇宁和丁悠书在李力钊床边陪伴,丁宇宁轻轻地握着李力钊的手,呼唤“爸,爸,听得见吗,还疼吗?”他全无反应,额头却略微有些汗芯,丁宇宁起身去准备湿热毛巾。 剩下丁悠书一人在房中,李力钊略微侧了个身,此时,他发现了李力钊枕头下挤露出半边的棕黑色封皮记事本,比手掌大些,是老旧的那种款式,且用得似乎年代长久了。这笔记本内页是打开的,风吹了进来,笔记本的页面轻轻地翻动、翻起,一页、两页、三页、四页、五页、翻到第六页,页面搁在了枕沿翻不过去了。 是风将这个记事本翻开了六页。 封皮后的第一页是这本笔记的首页,有洇开的水迹,正中间写着“明昭手札”,下方落款时间是三十年前的农历八月十一日——这本笔记,那么就叫做眀昭手札了。这真是一本有点年岁的笔记本了。第二页是几句长短不一的语句,似乎是一首诗歌,用铅笔写得显得模糊;而接下来的四张纸页八个页面,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即大龙寺本愿心经的经文内容,还是用铅笔写的,但笔迹清晰新鲜得多了。他的书法纤细敷柔,不大像是男人的字迹,不过认真看下,其实却是峭拔高冷,力透纸背,不太屑于潦草,显示着一股倔强和后发的气息,所以丁悠书看得清楚,他是一页一页看过去,清风不识字,尤为他翻书,所见之下,大惊大奇,惊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如见鬼魅。 他为什么见经文如见鬼呢? 这要从丁悠书小时候说起。丁悠书的家乡实在莲蒲镇,他自小就未得到父母的陪伴爱护,从记事起就是寄养在亲戚家中的,镇上大路口处有一座教堂,丁悠书是很喜欢去教堂,他没什么读物,但爱看故事,就是马太福音和圣经旧卷看得烂熟,还和镇上穿戴齐整干净信众们每周一起来做礼拜,当然他是来消磨时间的,别的孩子都有大人带来有看管,极少能和丁悠书这个不见父母的野孩子一起玩。 离莲蒲镇更远一点的荔蒲山的深处,背山坳中还有一所老旧的寺庙,所处旮旯峭僻,人迹罕至,丁悠书之所以能来这个地方,是无所事事无人看管的巧合,这儿说是寺庙也是勉强的,就是前后两座殿,中间三四分地杂草众生,寺门前有着一棵高大的菩提树,歪斜无神,寺内的前殿住人,后殿是大雄宝殿,不知多少年披历风雨,丁悠书第一次入寺时,从山坡直下后殿,阒无一人,里面的如来佛倒是高大,但整殿已经属于危房了。 这寺只有一个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僧,在丁悠书的记忆中,僧人额角峥嵘,眼睛一大一小,耳朵聋了,身板却是高大,在大雄宝殿内,有一副一人高的对联牌匾,一联写着“久藏胜境因人发”,下一联却极为模糊不清,无可辨认,身后有个柔和的声音在说“这一联的字是‘始信天地有精英’”,说话的就是师父,这是他和师父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丁悠书从来没问他姓名,自己心中、口中都称他为师父,师父在前殿还另有收养三个小孩,大的年龄仿佛丁悠书,但全部都是残疾人,丁悠书每周不爱上课,就是到寺中,将教堂中得到的好吃的带来,和师父一起照顾三个病孩,老大病得不轻似乎随时都要一命呜呼,而在丁悠书有来的时候,师父就会将他们四个人领到主殿去,点上烛来,为他们讲故事,大多是佛门故事,他声音柔和,面对能不能听到声音的孩子,他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耐性。后来山里有人就好心提醒丁悠书说,那个僧人是神经病话听不得的,丁悠书不信,又想既是师长,又是父亲,哪怕是神经病又怎么样,他还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他十四岁那年得了病痨,师父就用寺后的柊树根、蟀藤梗等和药,硬是将他治好了,但他两个这些年来一起听经的师弟病重不治先后死了,最小的师弟,半身不遂,都是由师父照顾,这一天师父对他说:“我和你们讲的经,大致是如此了,以后你不用再来,去读书吧!”丁悠书拉住他的大手“师父!”无法舍得。 师父抚摸丁悠书的头,颔首说:“你叫我了六年的师父,嗯,你跟我来。”师徒俩到了大殿,师父合十对着如来大佛闭眼默念,随后拿起扫帚,绕着如来佛扫了一圈地板,又轻又缓,将地上的一层土灰扫起,他从怀中拿出了各一个灰褐色的盒子,这盒不是塑料不是纸张不是金属,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只有不到一只手掌大小,两头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