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钱帛总是动人心(上) (第1/2页)
日近黄昏的时候,李存才在饭桌上见到了消失了大半天的父亲。只是父亲一直默默地扒着饭菜,并不理睬他。 “娘,我爹他这是怎么了?” 晚饭后,李存拉着母亲李林氏到一旁,不解的问道。 “你啊!” 母亲依旧是一脸复杂,停顿了许久,才继续说道:“这几日,莫要再惹你父亲生气了。” 李存愣了愣,想了一会,似乎明白了什么。 上一世,自己被辟雍列到逐落的名单里时,父母便是如今日这般啊! 只是不应该呀?自己这次并非没有准备,题也全部填上了。按道理,决然不会是一个“下下”的成绩啊! 呆呆的站了半天,李存突然想到,似乎上一世听说过的一个消息——国子监时常会将一些成绩一般、而家中有钱却没有背景的学生列入进下下之册,以此讹诈钱财。 这并非只是传言,这类事情,在后世可是不在少数。 看来自己这次是被当成了“肥羊?” 李存越想越是觉得很有可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自己并无真的逐落之忧,只是家中又要破财不少了…… 既然没有逐落之忧,李存也就并不着急,只是想到父亲那失望的目光,就忍不住一阵心痛。 “尔等等着,我家的钱岂是好拿的!” 从记忆中搜索到如今国子监一干主事官吏的的姓名,李存皱着眉狠狠的想到。 …… 李存胳膊上的伤并不算太严重,只是失血过多了而已。修养了两日,伤口便不再向外渗血,每隔两日换一次药便好了。只是李林氏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让李存伤势完全好利索之前回辟雍上学的。 用她的话来说,是“我家存哥儿元宵时被撞伤,还没好利索便又挨了刀子。这要是再出去磕着碰着怎么办?” 但是一直待在家里也并不是办法,李清这几日心情十分暴躁,看到儿子李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逐落一事有蹊跷,李清自然知道。他能够找关系花钱给儿子买下这个太学外舍生员的名额,便定然知道这太学国子监内的种种黑幕。 自家这是被当成了肥羊了…… 但清楚归清楚,想不想的开就是另一回事了。太学外舍三千人,为何别人不找偏偏找到自家儿子?仅仅是倒霉?不见得吧!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是李存能好好读书,早日进到内舍去,还会有这种事情吗? 每当想到这里,李清都忍不住的想骂道:“不争气的!” 但无论自己有多生气,此刻却是打骂不得的。存哥儿此时是旧病加上新伤,虽然他自己说没有什么大碍,但谁心疼谁自己清楚——毕竟是亲儿子啊! 于是,这天一早,李存便在母亲不放心、媛娘不舍的目光下,坐上了马车,去往城外的老宅——按照李清所想,既然打也不行,骂也不成,看着又心烦……不若眼不见心为净,回老宅养伤去吧——正好大夫有交代过的: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恢复。 驾车的是李存家的门房,姓吴,因在家中排行老三,于是便被大家称为吴三。年纪大了之后,便成了吴老三。不过李存一直叫他吴伯。 吴老三驾车是一把好手,端的平稳。 当然,这主要是要感谢京畿一带路面修的好。若是在放在关西,亦或者岭南等地,那路面可不分车夫的水平,出上一趟远门,非得给人墩掉半条命不可。 李存家的老宅在东京城北不远,一个还算热闹的镇子里。镇名“苍庄”,有着三四百户人家。 至于为什么叫做“苍庄”,已经不可考了。在镇上的老人有记忆时,它便叫这个名字了。 镇子里大多姓李和杨,而这两姓,也是镇上近半土地的地主。反倒是“苍”姓,一个也没有。 李存家的老宅就在镇子的东北角,五个几乎一般大小的院子连在一起,足足占了三四十亩。 青转绿瓦,朱门红漆,远远看去,很是气派。 李存家祖上并非是开封人士,只是在唐末的时候避乱从河北迁到了此处。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倒是积累下不菲的家业。 而这五处院子,便是李家发家那一代的祖爷爷给五个儿子所建的。后来的李家,也就依此分成的五房。虽然李家五房早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