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倾_第十九章 钱帛总是动人心(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钱帛总是动人心(上) (第2/2页)

分家,但相互间,还常常以“X房XX”来称呼。

    李存家便是属于这五房中的第四房。只是李存父辈这一代的李家四房男丁不旺,除了一个大伯,还有四个早已出嫁了的姑姑,便只有搬到城里去住的父亲李清了。

    “没想到是存哥儿来了!”

    李存刚一下马车,大伯李黄彬便从屋里走出,有些惊讶的说道。

    恩?

    李存也有些惊讶。

    “你父亲难道没和你说?”李存大伯见李存的表情,诧异了起来,然后脸色微变,斟酌了一瞬后说道:“祥符县修整渠道,要经过咱家的田地,昨日我遣人去城里要你爹回来瞧瞧,顺便拿些主意……不想你爹却派你回来了。”

    李存的爷爷去世后,父亲便搬进了东京城内居住。老宅这边虽然没有分家,但属于四房的地却也分成了两份,李清和李存的大伯一人一半,各自收租——但终究是没有分家,遇到大事的时候,李黄彬总是会请弟弟李清回来,一同商量,拿定注意。

    “父亲并无说明呀!”李存微微翘了翘眉毛,解释道“我前两日不小心受了些伤,父亲让吴伯送我回老宅养伤。”

    李黄彬听到李存受伤,连忙询问了起来。李存自是一番解释。

    “存哥儿你刚到家,又有伤,先和家中的兄妹们叙叙旧,好好休息一天,修渠的事明日再说也不迟。”李黄彬趁机说道。

    “好!”李存不疑有他,满口答应。

    四房的院子里有几间房子是李存父母的,虽不常回来住,但也定期有人来打扫收拾。吴老三帮李存把李林氏准备的衣物和补品放进屋子之后,便赶着马车回去了。

    因为并不经常回老宅,李存和老宅的一干本家亲戚们并不太熟络,所以挨个简单的叙旧一番之后,便清净了。

    ……

    ……

    老宅果然是个养伤的好地方。

    一觉之后,李存早早的便起了床,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这年月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一说,但东京城内的空气已然是不大好的了。超过一百万人每日的生火做饭、烧炭取暖,使得这十二世纪初期的东京城,已然有了几分工业革命早期的迹象——最起码在糟糕的空气质量上是如此的。

    但在多是西北风的开封府,城北的苍庄镇情况自然是要好的多了。李存看着院子中那比家里大了一倍多的水池,还有几株抽了嫩芽的石榴树,感受着清风徐来,可谓舒畅。

    只是这几日因为臂膀受了伤,李存没法穿那习惯了的箭袖圆领,只能改穿袖子宽大的直裾和衣裳。这让只能一只手使得上力气的他不由得有些懊恼——无论是直裾需要系的系带,还是下裳要绕好几圈的衣带,都不是他一只手可以轻松解决了的。

    李存捣鼓了半天,才将衣裳(一种汉服的形制,上衣下裳,而不是统称的衣服)穿好。因为天气还是有些凉,便在外面又加了一件浅蓝色绣着麋鹿的大氅。

    用完早餐,李存便找大伯询问修整水渠的事情。

    “存哥儿你既然是回来养伤,这种事情就莫要掺合了。我过两日去趟城里,找你爹当面谈谈。”大伯有些担心对李存说道,只是目光却有些躲闪,似乎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

    “大伯我的伤并无大碍,昨晚还特意去镇上的孙大夫处看过的,他说只要不跑动用力,就大抵无事的。”

    李存自然发现了大伯的异常,心中便滋生了好奇,更不愿在老宅中待着了。

    “那好吧,不过存哥儿一会一切要听我的,不要冲动。”一番商讨之后,大伯发现自己劝说不了李存,脸上有些纠结,便提前约定道。

    李存自是答应了。

    一行人上了马车,向田间而去。

    一同去的,除了大伯、赶车的车夫,还有大伯家的长子,长了李存将近十岁的大兄——李宇绍。

    “宇”是李存这一辈的辈分,当年那位发家的祖爷爷小时候家中条件不好,只念过两个月的私塾,所以只学过一篇《千字文》。发家之后,便索性用《千字文》作为他这一支李姓的家谱字派——到了李存这辈,便是“宇”字辈了。

    只是不知为何,李清和李存父子倆都没有按照辈分起名,不然此时李存大抵应该叫“李宇存”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