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波澜又起意向谁(上) (第2/2页)
李存心头顿时如同奔过了三亿头壕猪一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陈康这么一个很有“学术性”的问题。 幸而,又有几位同学过来打招呼,李存才得以逃脱…… 又是一番客套。 内舍的教学和外舍差不了多少,只是外舍偶尔才有博士前来授课,而内、上两舍却全为博士授课。 这日的上午,便是一位姓周的《易》学博士教授的课程。那周博士是仁宗年间生人,神宗年间中的进士,早就年过古稀,讲课时也是一句话颤上三遍,听得众人很是无聊。 不过数十位内舍生员全都认真聆听着,没有人敢交头接耳。 好不容易到得授课结束,李存收拾笔墨,准备回去,便被一人叫住。 李存扭头看去,却是一个书童打扮的模样,只是这书童有些大了,五尺多高的身材,看起来比李存的年纪都要大些。 太学诸生大多是官宦或者富绅子弟,自然有许多人身边配有书童。这些书童每日和其公子一同上学,除了不能到教室里听讲外,出入自是自由。 李清曾经也给李存找了一个年岁相仿的伴当当做书童,可没半个月便被李存赶跑了。 故而李存也不惊讶。 “敢问公子,是月初于城南玉仙观作下那首《青玉案》的李存公子吗?”那书童很是恭敬的行礼,然后说道,比早上刚来时的那个娘炮陈康正常多了。 “正是!”李存微微还礼,回答道。 “李公子,在下是王府的书童,奉我家大人之命,邀请李公子于三日后至王府赴宴。” 那书童确定眼前这人便是自己要找的李存,便从怀中掏出一张橘红色的请帖,双手恭敬的递了过去。 李存闻言,一脸狐疑。他并不认识什么王大人,眼前这个书童也是第一次见面。不过他还是接过请帖,打开一看。 “王介?“李存在心中默念了两遍,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可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到过。 “李兄!”正当李存在回想究竟在哪听到过这个王介的时候,一个带着几分妖媚的声音传来——却是那个娘娘腔陈康。 李存当时脸色便不好了。刚刚上课之时他故意坐的离那娘娘腔远远地,本想下课便赶快离开,谁料这一耽搁那娘娘腔便又寻来了。 那陈康从一旁走来,看到李存身前站着的大号”书童“,以及李存手中的请帖,便有些欣喜的说道:“我就知道,懋中兄也会邀请李兄的。” “恩?” 见李存疑惑,那陈康自是一番解释。 听了陈康的解释,李存便了然了。 这王介,字懋中,原是太学上舍生,其父、叔皆为朝廷要员,知一州之务。 而在数日前,这王介被朝廷授予官身,并给差遣知京畿路的长垣县,可谓是进入重和二年以来,学校出身者授予官职最高者。 莫要小看这长垣知县,要知道在皇宋的行政规划中,仅县一级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级,而新科进士中的同进士出身者也不过只是一身青袍,连知一下县都不一定能够轮的上,更何况仅次于开封、祥符二赤县的畿县长垣呢。 仅这一项,这王懋中的仕途起点,便要比寻常进士要高出许多来。 他可只是一个太学生啊!不知道消息传开之后,那些进士出身的,特别是去岁新进进士还未轮得差遣者,会如何哗然。 不过李存对王介这个名字的记忆,却是源自上一世。 上一世穿越后不久,城内便四处传言,说一位刚被授予官职的太学生,在其辞别赴任的酒宴上,被刺客刺杀……而那个被授官的太学生,似乎便是姓王。 只是上一世消息传来之时,李存还在外舍,逐落之事尚未完全摆平,自然不会受到什么请柬,也不会对此有太多的关注。 他之所以记得这件事,似乎此案背后牵连到了几位大人物,惹得陛下震怒,封城三日,全城追捕,才弄得人尽皆知…… 想到这里,李存便又看了一眼请帖,越发觉得记忆中的那个倒霉蛋便是这上面写着的王介——这个时间,太学出身,授官赴任的,似乎也找不到其他人了吧! 将请帖收起,李存对那书童点头道:“请转告王知县,在下定当准时赴宴。” “我替我家主人先行谢过李公子了。”那书童闻言,随即揖礼谢过,然后告辞离去。 “李兄也要去懋中兄府上赴宴,甚好不过了!在下亦要前往,届时不如同行如何?” 就当李存要转身离去之时,一双“娇柔”的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妖媚的声音随之传来。 李存顿时一个踉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