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_第一百一十九章明军生擒满速儿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明军生擒满速儿汗 (第1/2页)

    乱军中,不知道多少明军,有女真骑兵,有明军骑兵。长枪,火铳,重箭一起攻来。

    明军这般三番五次横冲直撞,连连得手。满速儿汗大为恼火,他以咬牙集中自己的两万兵马。准备给明军来个反冲锋,忽然听见牙木兰指挥西域降兵用突厥话和蒙古话大喊:“扔下武器,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明军士兵们和西域降兵一起喊着这句话,那突厥士兵和蒙古军官听了,纷纷扔下自己的武器。

    满速儿汗牙一咬,也和手下一起扔下武器,投降了。

    “章将军,满速儿汗被活捉了,那吐鲁番城的三万大军全部被歼灭和活捉。自此之后,天山以北将是一片坦途了。”女真万户钱隆胥抓住了满速儿汗,异常高兴。

    章项阳说:“一片坦途,说得好,至少我们的大军到乌鲁木齐没什么问题了。”

    明军开始在吐鲁番修整,同时他们开始接收吐鲁番的其他地区,这个地方还真热,不过葡萄很好吃。吐鲁番境内有许多四面透风的小房子,里面装的全是葡萄。在吐鲁番,这种晾晒葡萄干的房子叫做荫房。荫房通常都建在1~2米高的土台上,以利通风,并能缩短葡萄干的晾制时间。用土块或砖块砌成的花孔墙,既要保持通风,又要避免阳光直射,很有讲究。在这种荫房里荫干的葡萄一般为绿色,人们称之为绿珍珠。两侧幽深的长廊,结满密密麻麻葡萄的藤架,形成两座宽阔的天然凉棚。四周都是葡萄,一串串绿莹莹、圆溜溜的,诱人极了。凝望的时候,仰头的时候,环顾的时候,只有葡萄充满了整个世界。甚至低下头来,地上也印满了葡萄的影子。

    吐鲁番的夏天可是出了名的热,8月基本上每天的气温都在42℃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至90℃,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

    女真骑兵百户康麻子不相信,他拿了两个鸡蛋埋在沙窝里,结果在正午天,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将鸡蛋烤熟了。康麻子掰开一吃,还是热乎的呢!

    康麻子问牙木兰:“你们这里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

    牙木兰告诉他:“西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气候非常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虽然气候干燥、降雨少,但由于日照充足,使高山冰雪消融,给农作物输送来宝贵的水。白天温度高,可以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养分的积累。夜间温度低,农作物的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瓜果、蔬菜长得特别大也特别甜。”

    吐鲁番城外十多公里,有一个葡萄沟,当地居民在沟中的乱石滚滚的涧流两侧,植有不少葡萄秧架,令其遮盖的河谷有十几里长。此外,聪慧、精明的吐鲁番人,还利用深谷中的截流,在井峪侧畔的坡岭上栽植葡萄秧,形成了一道别致的“云中葡萄“之景。在山涧两边利用水面设架,一人多高的葡萄棚郁郁葱葱绵延1公里,中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两边的砂石小路,都受到“绿色凉棚“的庇荫,与葡萄沟相傍的还有妖娆多姿的百亩桃树林。葡萄成熟季节,挂满了佳果的葡萄沟景色更美。

    在葡萄沟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胡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

    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章项阳和明军士兵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骑兵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有的骑兵捧着哈密瓜大口进食。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这葡萄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rou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