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制奠基於隋唐时期,然其起源何处? (第2/3页)
来愈高。到南北朝后期,封建政府的选官制度开始摆脱九品中正制的束缚,科举制开始萌芽了。」[16] 张希清也有同类想法,他提出:「南北朝时,庶族地主勃兴,门阀士族在各种打击下日趋衰落……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经济利益,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的行列。科举制度就是适应这一社会变动而产生的。」[17]所以,以考试定优劣从而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可说是南北朝时,寒门崛起的必需品,用以打破高门士族垄断朝政的局面。 此外,有学者如唐长孺从制度内容来引证科举制的起源。唐长孺在《南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中曾说:「南北朝后期的举秀孝和南朝的明经射策从考试内容特别是从放宽门第限制上说已经为唐代科举开辟了道路。」房列曙亦同意此一论点。[18] 《梁书-武帝记》曰:「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房列曙在《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中指出,梁武帝(萧衍,464至549年,502至549年在位)的颁令反映当时无论贵贱,俱以考试为要,亦说明了梁代(502至557年)考试的趋势明显地加强。[19]史学家万绳楠更认为梁朝的「明经」和唐代科举制下「明经」一科,并无多少区别。[20] 北朝后期,科举制的开放性特征也表露无遗。北魏(386至534年)征文学之士当御史官,应考者达八百人,更没有门第限制,比举秀才及孝廉的规模更大。另外,北齐(550至577年)的考试极为严格,《文献通考-选举考一》谓:「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此实可反映政府对考试选拔制度的重视,亦是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的过渡。 总括而言,一方面因为高门士族与及寒门庶族之分,寒门被大力压制,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寒门庶族想在政治上抬起头来,唯有透过较为公平的考试形式来进入仕途,于是以考试为重点的科举制便逐渐成型,如南北朝期间的选士制度就加入了很多科举考试的元素:分科取人、有一定数量的考生、严定考试规则等,所以科举制的起源应是在南北朝期间。张希清先生的总结一矢中的:「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21] 始于隋代说 隋虽历二十九年而亡,却确立了诸般为后世称道的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科举制了。 刘海峰把科举制始于隋代的说法分成两派,一派为始于隋文帝(杨坚,541至604年,581至604年在位),另一派则是始于隋炀帝(杨广,569至618年,604至618年在位)。 支持始于隋文帝这种说法的学者有高明士、韩国盘与及日本的宫崎市定。高明士认为:「贡举制度,创立于隋文帝,确立于唐太宗(李世民,599至649年,626至649年在位)时代。」[22] 而韩国盘在《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中,以房玄龄(579至648年)中进士的年岁(十八岁),来推算进士科的出现的时间,应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23] 至于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也用类似的方法,以房玄龄的生卒年份来断定进士在开皇十五年开始。[24]另外,宫崎市定也指出开皇七年时,隋文帝命各州每岁向中央举贡士三人,这种贡士包括秀才、明经和进士,所以进士这个名称在开皇年间就已经存在。[25] 至于支持始于隋炀帝的学者,也多以进士科的出现时间为依据。范文澜认为:「六○七年(即大业三年),隋炀帝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26] 陈直以隋北地太守陈思道墓志所载:「公弱冠及进士第……以大业二年卒」为据,认为进士科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开始。[27] 就始于隋文帝及始于隋炀帝两种说法,似乎后者较为可靠。在杨学为主编的《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中,若论进士科的出现,较多文献倾向于始于炀帝大业年间的说法,例如,《文献通考》卷28《选举一》中有言:「炀帝始建进士科。」;又例如,《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中曰:「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又有《旧唐书》卷101《薛登传》曰:「炀帝嗣兴,又变前泓,置进士等科。」及卷119《杨绾传》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28] 总结两派观点,均是以「进士科」的始创来支持科举制始于隋代的说法。可惜进士科的始创不能代表科举制的起源。唐朝科举特重进士,《唐摭言》中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宋朝神宗(赵顼,1048至1085年,1067至1085年在位)熙宁年间更尽罢诸科,独存进士科;明清时,通过殿试的考生,更称为进士。不过,进士仍未能完全代表科举:唐朝虽特重进士,但是还有秀才、明经、明法、明算、一史、三史等;宋朝除了「进士科」这一类的贡举外,也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等的制举;明清的士人也只有在通过殿试,中举及第后才被称为进士,在此前只被称为生员、秀才、举人、贡士。所以,不能把进士科的创置,与科举制的起源混为一谈,不过,由于进士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说科举制乃确立于隋朝。 始于唐代说 唐朝科举制可算是中国选士制度的转折点:一是因为唐朝科举制的系统化,成为中国此后各朝选士形式的蓝本,影响此后的考试制度逾一千三百年;二是因为唐朝科举加速社会流动,到了宋代时,已出现门第消融。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科举制在隋代时已出现,为何还有学者支持科举制乃始于唐代的说法? 陈东原在《隋唐的科举(中国教育史话之三)》指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