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九十七章魏:田子方,卜子夏,段干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魏:田子方,卜子夏,段干木 (第3/4页)

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讲了那么多,老子上溯其祖没有说,甚至连老子是谁也没有说清楚!为后人留下诸多的悬念。老子是名人,唯其是有名,被人利用的机会就愈大,所以老子的生平也就格外的复杂起来;唯其是“以自隐无名为务”的“隐君子”,所以才有了后世道家的“神化”和帝王的“圣化”;以至于为后世造出了一条飘渺于云雾中的“龙”。

    段干木是卜子夏的学生,但他丝毫没有老师的那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魏文侯数次想拜会他,他听说后,居然翻墙头跑了。对于这些所谓国君,段干木是了解的,大都是杀人不眨眼,窃国者侯之流。

    得不到的总是好的,魏文侯对段干木更加崇拜了。每次经过段干木居住的巷子,他总是扶轼,行注目礼,丝毫不敢马虎。

    后来,由于魏成子的出面,段干木终于见了魏文侯。两人见面,段干木讲了一通大道理,时间很长,魏文侯一直站着听,累了也不敢来个稍息。

    魏文侯对他这样,对别人却不是这样。他接见翟璜时,坐的姿势就不正经了,而是倨坐,像现代人坐在地上,叉开腿,由于古代的内衣还不发达,他毛绒绒的大腿就欲隐欲现。

    翟璜闹情绪了,怎么能玩双规呢?

    魏文侯说:“段干木,我给人家官禄人家都不要。如今你既有高官,又是厚禄,你拿我的工资,又要我有礼貌,这样不好吧。”

    据说秦国要攻打魏国,听说段干木在,吓得不敢了。这就有点夸大其辞了,秦国此时还在半野蛮状态,当然也不会对文化尊重了,不打才怪呢?

    老子的后代就姓段干,不知道他和老子有什么关系。看他的行事作风,颇似老庄。

    首先是老子的姓,老子究竟姓什么?汉应劭撰《风俗通·姓氏篇》中说:“李氏,李伯阳之后。”宋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也说:“老聃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所以有人认为老子不但姓李,还是李姓的始祖。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据统计总人口已达9500万人,占汉族人口的7.9%,也是世界头号大姓。说他起源于生于公元前571年的李耳,怕是不近常识。说唐代封李耳为李姓始祖,就更为荒唐,始祖本不能由后世来“封”,就像是不能靠“选举”来定一样。

    再说,李唐皇族原为西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为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唐高祖李渊自称陇西李氏,祖源追溯到李耳,把李耳封为李姓始祖,所以就更不可崇信。唐李延寿的《北史·序传》中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时,即据此说:“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生益,益生思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曾见一《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对李氏谱系记录甚为详尽,改理为李氏以下为:李利贞——李昌祖——李彤德——李庆——李承——李硕宗——李显——李爽——李环鼎——李爵——李寅龙——李熙宏——李尧性——李辉——李连顺——李乾(硕宗五世孙)——李耳(李干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李宗(字尊祖,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李同(段干木即李宗生)——李兖——李跻……本世系谱本无瑕疵,但到李耳之世,却出现了意外,李宗记为与段干木同一人,在所有历史古籍中,段干木与李宗均有其人,说成是一人,岂不令人感到惊讶!再说,段干木也是一位名人,其事迹历历在目,并且还在段干氏姓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容抹杀。根据目前的研究,老子生于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卒于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

    段干木,生于公元前473年,说他们是父子关系,岂不是胡乱编造?此前之李乾记为硕宗五世孙,但按表实十世;疑这些误记都与世谱中增加李耳、李宗、李同三人有关?故知起码此三代世系有不实的可能。古文字学家唐兰在《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一文中说:“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

    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马叙伦、郭沫若均同此说。历史学家高亨教授在他的《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古有老姓而无李姓。”老聃而不称李聃,老子而不称李子,道者连称“老庄”而不称“李庄”,此之谓也。鹿邑太清宫附近有老庄乡,其居民多姓李,问及其故,均曰:“自古如此。”《风俗通义》曰:“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左传》曰:“宋有司马老佐。鲁有司徒老邪。”故知老子姓老而非姓李。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的《自然无为者老子》一书,即认为老子姓老。

    其次是老子的籍贯。《史记·老子列传》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故苦县又属楚。一说苦县即今河南省周口鹿邑县,另一说以为苦县应为安徽省亳州涡阳县;涡阳与鹿邑相邻,有这样的争论也非意外,其实春秋时期的老字真迹也许就在鹿邑与涡阳之间,目前所有的遗迹均为后人所为,又能证明些什么呢?《庄子·天运》篇云:“孔子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庄子·寓言》篇也载:“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时老聃“免而归居”回到老家,故知其老家为“沛”地。成玄英《疏》曰:“沛,彭城,今徐州是也。”谭宝刚先生发表在2010年第三期《寻根》上的文章《老子籍贯和归宿地考》中说:“将《论语》《礼记》《郭店楚简·缁衣》四者进行比较,再考之以《庄子·庚桑楚》记载老聃所言,可见,老子(老聃)是宋人,而非楚人,也非陈人。”

    再次是老子的父亲是谁。追溯祖源首先要知道父亲是谁吧!《史记·老子列传》对这个问题回避了,根本没有提,当然连老子是谁都没有讲清楚,又怎么会说清楚他的父亲呢?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排定老子李耳的父亲是李乾。李龙先生在《寻找老子的遗址》译文中说:“老子是李姓人士在正史上立传的第一人,主张老子为李姓的得姓始祖。”奇怪!“得姓始祖”就没有父亲吗?得姓之前是何姓呢?不得而知。就是在鹿邑县老子遗址处也只见到李母庙、李母冢、《先天太后之赞碑》等等,却没有见到有关老子父亲的任何信息。

    中国的社会不是男权社会吗?怎么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呢?河南省灵宝县文物保护管委会的赵来坤先生整理的“故事传说”中,李耳的父亲名李无果,母亲名尹益寿。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的《自然无为者老子》中老子的父亲名老佐。另据传,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