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士 (第4/7页)
之徒,但世间此类鼠辈亦不在少数,指责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不要抬起手抽自己嘴巴。道心可御人心,人心可化道心,道心至虚,人心至实,道心至公,人心至私,人心有假而多变,道心至真而唯一。 道士的宗教信仰既然在于神仙,那么他们所信仰的神仙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由于道教系多神崇拜性质的宗教,这便决定了道士们信奉的神仙极其众多,作为至高天尊的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以及三天君和五老君等尊神,到包括四御(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岳山川诸大神,以及灵官(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等,皆系高功法师作道场时供9区使的小神,同时又司巡察世界,济世护法)、太岁功曹、城隍土地之属、瘟疫诸神、人鬼之神(包括各姓祖先、历代圣哲贤才、忠孝义烈之士等)、人体四时五行诸神,还有诸仙真,统统在信奉之列,由此而构成了道教所特有的名目繁多而庞杂不一的神仙系统。所谓神仙,便是对这一系统中众多信奉对象的统称。然而,如果细致区分,神与仙又有所不同。神一般指那些天地未分之时的先天真圣,如三清、四御、南辰北斗诸星君等,仙则指天地开辟以后得道成仙的仙真以及地方神灵。神,由于是先天而存在的,并且有玉帝的封诰,所以能在神仙世界里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故而也能得到道土们的祭祀;而仙由于是后天得道(或修炼而成,或经神仙点化而成)而成仙的,仅能长生不死,享有高度自治权,在神仙世界中不问世事,专逍遥自在,所以一般不为道士们所祭祀。 道士们所崇信的神仙的来源,概而言之,一是直接对传统文化继承而来的,二是(有部分是)民族共同推举出来的,而这二者又常常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继承,就是将上古时期的各种神灵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人物统统承继过来,重新给个名号(比如盘古是元始天尊),成为道教诸神。比如在自然中产生的雨神、土地神、岳神、雷公、水神和日月星辰诸神等天地神祗,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女娲、三皇五帝、大禹、九天玄女、西王母、东王公等人物,便都被道教吸收,或原封不动,或略微包装,成为道教神仙系统中的成员。所谓推举,这和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儒家的观念“聪明正直,死后为神”有关,将历史上的一些古圣先贤(对人类历史做过巨大贡献或者道德品质极为高尚的这一类人),也包括帝王将相、文化名流或技艺能手,如周文王、周武王、老聃、扁鹊、鲁班等,以及道教中的著名人物和古代仙人,如张天师、左慈、葛玄、陆修静、孙思邈、吕洞宾、陈抟、王重阳、丘处机等著名道士及赤松子、容成子、彭祖、广成子等的仙人,其中有少数将一些为圣贤升华为神仙。继承来的多为先天之神或既有之神,而造出来的则多为后天之仙真或仙化之人。前者属于神之范畴,后者属于叫仙之范畴。道士们热烈地信仰着神仙,也热烈地敬信着神仙,随着道教的发展,神仙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不但冥冥之中有神,各路仙人往来不绝于天地之间,就连人自身躯体的每个部位,也有一位神仙,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便认为人体中有八大宿卫,又有禀自然之道气的24位真人。而《老子中经》则详细地描述了存在于人体中的55位神仙的具体所处位置、职能,以及与人体之外神祗如何一一相对的情况。尽管这样,道士们创造出这些神仙,并非是将他们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区分高低尊卑及职能划分的原则,使他们各处其位,各司其职,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神仙谱系,从而使神仙世界亦如理想社会那样,整饬(chì斥)有序,和谐统一。当然,在道教初创时,这个神仙谱系还是相当简单的,神仙们的位置也往往不确定,处于显要位置的尊神只有黄帝和老子(后宋,黄帝的尊神位置渐渐丧失,而老子则凭借他是《道德经》的作者,始终居于神仙谱系中最高尊神的行列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道教神仙谱系的建构也在此时初具规模。北魏高道寇谦之除了主尊太上老君外,还提出了三十六天宫均有宫主(神仙)的谱系,已相当可观。南朝名道陶弘景在神仙谱系的建构上,所费心力最大,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他在《真灵位业图》中,将神仙世界划分为7个层次,每一层都有一位主神仙居于中位,其余诸神仙分列于左、右位或特意留置的散仙、女仙之位,使得在当时能搜罗到的近700名各类神仙秩序井然地各就各位,组成一个既庞大而又整饬的神仙阵容。如第一层,元始天尊居中位,左右分列着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东明高上虚皇道君、紫虚高上元皇道君、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等。又如第三层,太极金阙帝君居中位,左右排列着黄帝、尧、舜、禹、孔子、尹喜、庄子、安期生、葛玄等由历史贤圣演变而成的仙人。像陶弘景这样精心整理出一个道教神仙谱系,在道教史上还是首见,但他所列示的这一谱系并非是神仙谱系的最终形态。 事实上,道教的神仙世界素来是开放性的。道教教义向人们许诺,任何人只要修炼得道即可跻身仙界,位列仙班。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道士,使他们树立起修道理想,并坚信只要精诚修炼,即可实现理想目标,羽化成仙,从而依其阶次而升入相应层次的天界。所以,道教神仙谱系在陶弘景之后仍不断扩充,不过发展到宋代,道教神仙谱系便定型为10层结构,定编的主神也不再变动,显示着道教神仙谱系的建构已基本完成。其结构特点是这样的:最高层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二层是四御;第三层是日月五星诸神;第四层为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第五层为历代传经诸名法师,如玄中大-法师、灵宝三师、三天大-法师等;第六层是雷公、电母、龙王、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五岳神、诸山神以及各洞天福地仙官;第八层是北阴酆(fēng封)都大帝、水府扶桑大帝及所属诸神;第九层是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仙吏等;第十层为城隍、土地、社神及门神、财神、灶神等。 可以看出,道教神仙谱系本身是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系统,世间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在勤修的条件下化作神仙,并在神仙谱系中获得一席之位。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庞大而又开放的神仙谱系,可以在两方面对道士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可以强化道士们的宗教信仰及其感情,使他们虔诚地匍伏在神仙的脚下,过敬畏不已而尊崇不止的宗教生活;这种生话带有神秘感,在神圣的体验中又渗入了恐惧和敬畏的成分。因为有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分工明细的神仙队伍的存在,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神仙在暗中监控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因言行失慎而获罪受罚,轻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