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者在都市_道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士 (第6/7页)

丹用的丹砂,正是理想的炼丹之所。因此,葛洪便在这被道土们称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二泉源福地”的名山中居住下来,开始了自己的新的努力。住下之后,葛洪首先建庵砌灶,先后修筑了都墟、孤青、白鹤、酥醪四庵并且在位于东麓朱明洞南的都虚庵旁,用花岗石砌成一座丹灶。丹灶顶高3.6米,底座呈四角形,边长为2.5米;灶体呈八角形,边长为0.8米。灶坛的每一面,按照方位分别雕有乾、坤、震、巽(xùn音训)、坎、离、艮(gèn音亘)、兑八卦图形和麒麟、仙鹤等异兽灵寓图案,四角的石柱上还刻上云龙。然后,葛洪开始采集炼丹所用的药物。他洁身曰,身带升山符,背悬驱魔镜,口念咒语,进入深山,用禹步法(道土做法事时召役神灵的一种方术,详见后文有关介绍)采回许多矿物和植物。葛洪把采集回来的草木植物拿到麻姑峰下的池水中清洗干净,供自己服食和配制成行医用的药丸,矿物则用宋炼丹。择定了炼丹的黄道吉曰,他在灶边悬挂上古剑、古镜等法器,然后正式升火炼丹。他先用丹砂炼出了一种银白色的液体(汞),又将这种液体炼成赤红色的结晶体。他还曾用铁涂曾青(硫酸铜)得到了一种“外变内不变’’如铜一样的物质。还有一次,他用盐和石胆,再调和雄黄粉、牛胆,放入丹灶之中,灶外用蚯蚓土调曲为泥封盖,以文火烧炼了30天,炼出了一种被称为“丹宝”的金黄色的混合物。总之,葛洪在罗浮山中尝试过道教的各种各样的炼丹方法,多次合炼金丹,可以说他在山中的修道岁月,主要就是烧炼金丹。外丹修炼成为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葛洪于61岁时死于山中,传说他死后身体柔软,颜色如生,抬尸入棺,轻如一件衣服,世人以为他已尸解成仙,故称他为“葛仙”。其实,他的死系因长期服用自己炼的金丹,体内过量存积硫酸铁等金属而中毒死亡。

    南朝名道士陶弘景是葛洪之后的又一个大炼丹家。为了获得奇妙的金丹,陶弘景也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据《南史》记载,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到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在这长达20年之久的岁月里,陶弘景进行了无数次的炼丹实验。他一次又一次郑重其事地在深山中挖灶安鼎,“阳燧”取火;一次又一次地沐浴斋戒,虔诚地祈祷神灵,保佑他炼出上好金丹。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苦候在毒烟笼罩、酷热难当的丹房中,然而得到的却是一连串的失败,据《华阳陶隐居内传》记载,天监四年、五年以及其后的几年里,陶弘景炼丹“鼎事累营,皆不谐(不成功)”。连续的“开鼎无成”,使得这位清修之士变得脾气烦躁、疑虑多端,自信心骤减,甚至想到了以死来解脱。但是,陶弘景毕竟不是一个庸常之辈,“不见金丹心不死”,他苦心孤诣修道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就是炼成金丹,白日飞升。所以,他岂能甘心半途而废。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近70岁之时,他总结此前历次炼丹的经验教训,再次“营鼎”,终获成功,开鼎之时,只见“光-气照烛,动心焕目”,“金丹”静静地躺在鼎中。欣喜之下,当月口服用,当然也没有忘记将此作为厚礼送给他的方外之交——梁朝君主梁武帝萧衍宋享用一番。

    在道门炼丹服食修炼方术的影响下,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也酿成了.一种服食仙药的风气,士大夫阶层服药(外丹)的事屡见不鲜。在这个被称为“人的觉醒”的年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人生苦短、浮生易逝的感受极为强烈,于是便欲千方百计地留住生命,使其鲜活美好而不衰。而道士们所苦心经营的外丹术,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期待。这样,炼丹不仅成为道士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任务,而且由于贵族阶层的加入,使外丹道士因此能够得到物质上的支持,这又刺激了外丹术的发展。这是因为炼丹费资颇巨,而皈依道门、不事俗务的道士们是无力负担的。事实上许多道士都是靠官宦阶层提供物质和生活保障而从事炼丹实验的,如葛洪就是依靠广口、N刺史邓岳的支持而坚持在罗浮山中炼丹的,陶弘景曾为萧衍取代齐朝建立梁朝献计献策,是萧梁王朝的“山中宰相”,自然不会缺少来自于朝廷的支持。就这样,在一代又一代道士的努力下,到唐代道门外丹修炼术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以及cao作、药物用量等已更加完善与合理。尽管外丹道士中屡屡出现服丹中毒而死、而癫的事件,但仍旧有大量“丹心·”坚定的道士将自己的修道理想全部寄托在外丹修炼上。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丹房中满面尘垢、惨淡经营,一心希望创造出奇迹来。如孙思邈这位被誉为“药王”的唐代高道,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炼丹家。为了探索丹药的种种配方和采集原料,他“虽艰远而必造,纵小道而亦求,不惮始终之劳,讵辞朝夕之倦”(《云笈七签》卷七十一),为此,他在炼丹中如何去除矿物的毒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发明了将炼丹用的雄黄在油中泡9天9夜去除毒性,又在山中以丹砂、曾青、磁石等苦炼成“太一神精丹”。他不但精研炼丹术,而且还撰写了《太清真人炼云母诀》、《烧炼秘诀》、《太清丹经要诀》等多种炼丹著作。

    道士们炼取外丹和服食的方法,通常是师承秘授的,故在择徒、授术方面严格保密。这样的“单线联系”便形成了外丹修炼术的传承派系,派系之间在配方、炼取、服食的具体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葛洪将炼丹术分为神丹、金液、黄金3种,虽然互有不同,但服用之后都可以使人身体不朽,长生成仙,这是外丹派道士从事服食炼丹的最基本的信念。大体说来,根据炼丹时所用材料的不同,外丹道士可分为金砂派、铅汞派和硫汞派三大派。金砂派资格最老,左慈、葛洪、陶弘景等人就是此派的代表。据葛洪自述,他习炼的外丹术是由左慈传其祖父葛玄,再由葛玄传郑隐,又由郑隐传给他的。为此他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取得了郑隐的信任。一起师承郑隐的许多道徒,都没有得到此术,只有葛洪得到了郑隐的秘授。葛洪荣幸地读到了郑隐秘不示人的《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典籍,深信其理,视之为“仙道之极”。葛洪在自己的丹房生涯中总结出不少经验,他认定丹砂烧炼之后能还原,此之谓“还丹”。经由不断烧炼而又不断还原的丹砂,其次数越多,“仙效”愈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称,一转丹(仅还丹一次的)服后需3年才能成仙,二转丹则需2年,三转丹便降至1年,如果到了八转丹,10日就可飞升,而九转丹服食一毕当即就可飞升。想来当初嫦娥偷偷服食的灵药,大概就是这种九转丹吧。

    至于铅汞派,则主张炼丹必须用铅汞,但也可适当配上银、朱砂、雄黄、硫黄等。此派可以追溯至东汉魏伯阳,以其《周易参同契》为经典。该派道士将铅汞视为至宝大药,认为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