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一章:乘船回家 (第1/2页)
天启三年,八月二十。 南方各州郡已经恢复稳定,并开展“两年不征税赋、不服劳役”的休养生息模式。 羁縻州的改土归流也在按部就班的执行。 岭南的土地改革却不急于一时,等明年羁縻州初见成效后,再行开展。集中力量先办大事,一下改动太多,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而晁盖也准备返回中原了,现在的岭南开发还严重不足,丛林密布,瘴气丛生。就算自己“日啖荔枝三百颗”,暂时也没有长做岭南人的打算。 神策、武威、千牛、射声四军在完成自己任务之后,从陆路返回梁山泊。晁盖则在南方水军一支两千人船队的护卫下,从海路返回。 十艘两千石海船,载着晁盖和一些亲随,从钦州港出发,沿海岸线北上。 晁盖也正好巡视一下帝国沿海各港口建设。 八月二十一日。 穿过雷州半岛与琼州之间的海峡。 秦始皇当年设置岭南三郡,海南岛便属于象郡。 汉朝时伏波将军马援曾驻军海南岛,还留有一处遗迹“伏波井”。 大宋时,海南岛上的有琼州、儋州、崖州三郡十六县,常常做为犯人流放地,苏东坡也曾被贬谪海南。 当年苏东坡刚到儋州时,发现当地人不重视农业生产,多以贸易、打猎为业,多荒田。当地百姓还用著名美食“三吱”来招待苏东坡,所谓“三吱”就是用刚出生未长毛的小老鼠蘸糖生吃,筷子夹起来吱一声,蘸糖吱一声,放嘴里吱一声,因此得名“三吱”。 苏东坡这么热爱美食的人都有点受不了。于是开始进行“劝农”,传播种麦、种稷、种稻知识,积极发展农业,为当地带来了长远的福利。 苏东坡还传播医疗知识,当地百姓非常迷信,患病时也没有医生,靠术士和巫师看病。最常用的治病方式就是杀牛祭神,每年从大陆运进来的牛都用于祭神,富有者多的杀牛数十头。 苏东坡听闻之后,开始传播中医知识,想要改变这种不良风俗。他亲自到乡野采药,并考订药的种类,撰写医学笔记,为当地人探索出了治疗疾病的药物,如荨麻、苍耳等。但是给百姓用药治病时,巫师却说神怒了,得病不能吃药,只能杀牛,结果“人牛皆死”。而听从苏东坡的劝告,乖乖吃药的人,反而很快康复。中医知识因此得以在当地传播。 苏东坡还传播儒家文化,开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在他来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海南后,培养了当地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此后,海南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 后世很多人认为,诗句和文章写得好的,不一定有政治才能。其实这倒未必。 像杜甫、苏东坡、陆游、辛弃疾这样的文人,正是因为苦难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想到了更多,所以才能写出更多好文章。 在崇尚空谈的时代,他们确实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了解民间疾苦,并愿意付出行动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政治才能吗? 只是那个时代,不允许实干的人施展才华而已。 晁盖怀着瞻仰的心情,让船队停靠在琼州两天,骑马到儋州瞻仰了一番苏东坡书院和苏公祠。 八月二十七日。 船队继续航行,抵达广州城。 此时的广州城,已经颇为繁华。东西长五里,南北长八里。拥有人口三十余万。建有一座市舶司,有宽阔的码头,商船来往如织,多是南洋来的胡商。 大宋原本有密州、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广州六大市舶司,每年靠收税能得纯利320万贯。 到了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发现六大市舶司船队吞吐量非常大,但是税收却越来越少。于是鼓动徽宗取缔了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四个市舶司,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加强对走私点的打击。只留下北方的密州市舶司和南方的广州市舶司。 密州市舶司主要贸易对象是日本、高丽、辽东半岛等地。广州市舶司主要贸易对象是南洋各地。 这大宋看似海外贸易频繁,其实遵循的依然是重农抑商的国策,骨子里仍然是闭关自守的小家子气。 因为市舶司的商贸船都是官船,不允许民间出航,市舶司开设的目的不是繁荣经济,仅仅是为了朝廷提供赋税。比如,不允许私人船只出海,若有违反者,“徒二年,财物没官”;不允许铜钱出境,“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者,为首者处死刑”;连铜钱和私人出海都不允许,自然更不允许海外探索和移民。 这种自捆手脚的方式,导致大宋海贸看似繁荣,却无法扩展自身影响力。白白放着广阔的世界,迟迟无法打开大海航时代。 不让国人出海,却积极吸纳外邦友人来华。相当于主动把扩展世界的机会让给他国。 问题是,别国都能不远万里抵达你家门口了,说明他们的航海技术比你强大,凭什么还让你吸血? 这样被反噬的例子其实很多。 比如大唐时期,广州不允许汉人出海,却千方百计吸纳胡商来定居,最后导致大唐末期,胡人一看机会来了,十万胡人鸠占鹊巢,屠杀奴役粤人百姓数十年,也不再向大唐交税,建起了小王国。最后还是靠着黄巢攻陷广州,才拨乱反正。 到了大宋,依然沿袭大唐善待胡人之策。因为有黄巢杀胡的前车之鉴,胡商老实了许多,可随着他们人口逐渐增多,又开始了拥兵自重。到了南宋末年,胡商蒲庚寿在泉州搞起了国中之国,不但袭杀张世杰,还尽屠泉州城内南宋宗室,投降蒙元。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朱元璋攻下泉州,才结束了蒲家对泉州统治。 到了大明,依然是这个德性。郑和七下西洋,看似是海贸盛世,其实沿袭的依然是“重农抑商”国策,下西洋的都是官船,不允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